在 120 的諸多系統之中, Mamiya 645 可以算得上物美價廉的產品. 

從 Mamiya 645 -> Mamiya 645 1000S -> Mamiya 645 super -> Mamiya 645 Pro -> Mamiya 645 E -> Mamiya 645 Pro TL 一路演進中, 鏡頭, Film insert, 片盒均可共用. 現在已經進入了 Mamiya 645 AF 與數位機背 Mamiya 645 ZD 的產品系列, 相容性與之前的 Mamiya 645 MF 才有了斷層. 

Mamiya 645 Super 之前的機型均為金屬機身, 無法拆卸片盒, 645 Super 以後的機身改為塑鋼外殼, 645 Super & 645 PRO 片盒可以拆卸, 能在拍攝中途隨時更換片盒使用不同的底片, 645 E 比較特別, 雖然較晚發行, 定位在入門平價機身, 採用 All-in-one 的設計, 性能齊全但是測光頭與片盒均無法拆卸更換.

Mamiya 645 機身本體設計得很小, 只需要一顆 4LR44 小電池即可使用, 把手, 測光觀景窗/眼平觀景窗/腰平觀景窗, 均可依需求分別拆裝, 比起 Pentax 645 (使用 6 顆 3 號電池)的體積重量要輕便很多, 鏡頭的體積也比 Pentax 645 同級鏡頭要小. 

Mamiya 645 鏡頭的表現中規中矩, 解析度佳, 反差略大, 顏色濃豔, 缺點是鍍膜表現較差, 因此抗耀光性不佳(尤其是變焦鏡), 拍攝時要儘量使用遮光罩. 反差大導致階調的層次也不如 Pentax 645, 但是色散像差的矯正普遍優於 Pentax 645 系統鏡頭, 在臺灣 Mamiya 價位也相對合理(這點與代理商有關).

Mamiya 645 E + Mamiya 645 35mm/f3.5, 105-210mm/f4.5 with PL filter,  RVP 50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


使用 Olympus E-500 也將近半年多了, 對於 4/3 system 也累積了一些想法, 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Olympus DSLR 的 CCD/CMOS 的面積只有 135 底片的 1/4, APS-C DSLR CCD/CMOS 的 5/8, 所以許多使用 Olympus DSLR 的用家常有 "等效焦距" 的迷思. 

例如 Olympus ZD 300mm/f2.8 "等效焦距" 相當於 135 全片幅的 600mm/f2.8, 但是事實上這個說法觀念上不對, "等效焦距" 並不是真正的光學焦距, 4/3 DSLR 系統只不過是用比較小面積的 CCD/CMOS 紀錄比較小視角的影像, 別家的鏡頭轉接到 4/3 DLSR 上也一樣得到兩倍的 "等效焦距", 就鏡頭本質而論, 各家的 300mm/f2.8 都是一時之選, Olympus ZD 300mm/f2.8 並不見得一定勝出.

Canon, Sony, Pentax 的中階 APS-C DSLR 已經達到 1400~1500 萬畫素, 300mm/f2.8 接到 APS-C DSLR 機身上的 "等效焦距" 為 480mm/450mm, 再擷取數位影像中央 60% 的面積, 可以得到與 E-3 + ZD 300mm/f2.8 相同視角的 900萬畫素影像, 如此一來 4/3 系統的 "等效焦距" 與 APS-C DSLR 裁切後的結果已經沒啥差別了.
 
再者 4/3 系統 上兩倍 "等效焦距" 成立的先決條件是 4/3 鏡頭具有 135 鏡頭的兩倍解析度, 由於 4/3 DSLR 成像圈直徑只有 135 全幅成像圈直徑的一半, 在這樣的規格之下設計鏡頭, 鏡頭的解析度理論上可以更好, 但是能不能達到兩倍的解析度則不無疑問, 畢竟 135 系統已有許多解析度極好的優秀鏡頭. 

舉例說明 : ZUIKO DIGITAL ED 70-300mm/F4-5.6 vs. Sigma APO 70-300mm F4-5.6 DG MACRO , 這兩隻鏡頭的光學設計完全相同, 各使用三片低色散鏡片; ZUIKO DIGITAL ED 70-300mm/F4-5.6 在 O 家的評價並不差, 而 Sigma APO 70-300mm F4-5.6 DG MACRO 是 135 全幅系統中物美價廉的平價鏡, 所以說 135 系統的光學設計直接使用在 4/3 系統上也並不遜色.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non FD 經典銘鏡中 NFD 135mm/f2 是最令我著迷的, 35mm & 135mm 這兩個焦段都歷經過百家爭鳴的時期, 幾乎各家都推出過 35mm/f1.4 & 135mm/f2 (or 135mm/f1.8) 規格的鏡頭, 而且各家的 35mm & 135mm 大光圈鏡頭都是一時之選; 而 NFD 135mm/f2 的表現, 我個人覺得比 NFD 85mm/f1.2L 更吸引人.

題外話 : 當 Canon 進入 EOS 時代後, NFD 135mm/f2 一直都沒有被 AF 化, 在 Canon 使用者的殷切期盼之下推出了 EF 135mm/f2L, 而這顆全新光學設計的鏡頭也的確延續了 NFD 135mm/f2 的傳奇, 成為 Canon 定焦鏡的代表作.

國外玩家的測試中, NFD 135mm/f2 有極高的解析力 :

中央/邊緣        f/2.0    f/2.8    f/4.0    f/5.6    f/8.0
line pairs/mm   125/114  157/125  176/140  176/140  125/111 


這隻鏡頭全開光圈就有極佳的解析力, 散景也非常棒(比 NFD 85mm/f1.2L 更滑順), 顏色濃郁漂亮, 使用轉接環接在 DSLR 上, 最遠對焦距離大約 3 公尺, 只能用作微距攝影, 最近對焦距離並不太短, 放大倍率不高, 適合拍攝花草與大型的蝴蝶,全開光圈會有高光紫邊的現像, 光圈縮到 f = 4.0 後紫光就不明顯.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anon FD 系統已經停產多年, 也不可能會有 FD 接環的 DSLR, 許多 Canon FD 接環的鏡頭仍在市面上流通, FD 經典銘鏡的表現仍讓人難以割捨, 在數位攝影為主流的現在, 延續 FD 鏡頭的生命唯一可能性是轉接到其它廠牌的 DSLR 上使用, 但是實作時卻讓人傷透腦筋, 因為 FD 接環與底片間的距離為 42mm, 在所有 DSLR 系統中, 只比 4/3 系統的 38.67mm 多一點點, 這個限制造成轉接上的極大困難.

Canon 原廠的 FD to EOS 轉接環有兩種 : Macro FD-EOS 轉接環 & 1.26X FD-EOS 轉接環, 前者是轉接環與接寫環的綜合體, 內部不含鏡片, 使用上的限制是無法對焦到無限遠處的景物, 後者內含鏡片, 相當於 1.26X 倍焦鏡與轉接環的綜合體; 兩者現在的二手價格都很高, Macro FD-EOS 轉接環 Yahoo 拍賣起標價為 NT$7000, 1.26X FD-EOS 轉接環則非常罕見, 價格通常都超過萬元臺幣以上, ebay 上有美國賣家出價 US$1400, 夠誇張的吧!!!
 
這兩種轉接環在使用時皆有不足之處, 尤其是 1.26X FD-EOS 轉接環, 由於轉接環內含鏡片, 因此多少會影響畫質, 而且轉接環凸出一節會深入鏡頭中, 如果從鏡頭接環處看得到後鏡片組的鏡頭無法轉接使用, 故只能用在部份的 FD 望遠鏡頭, 下面是相關的連結 : 
www.mir.com.my/rb/photography/companies/canon/fdresources/fdlenses/fdeos.htm

臺灣常見 FD-EOS 內含鏡片的副廠轉接環, 經過轉接環鏡片後畫質極差, 就算是數千元等級的日本近代轉接環, 也完全無法令人接受, 因此這種產品首先就排除.

退而求其次, 目標放在 macro FD-EOS 無鏡片的副廠轉接環, 只求在 FD 望遠鏡頭上, 能提供足夠的對焦距離, 這點後面詳述.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一. 前言
2005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期間因公到北加州, San Jose 出差三週, 第二個週末是三天假期, 大伙計劃到 Las Vegas 旅遊, 原本我是沒有攜帶攝影器材, 不過為了 Las Vegas 旅遊, 經由美國同事的幫忙, 在當地的 Walmart 購入了我的第一部數位攝影器材 Pentax ist Ds Kit (with 18-55mm lens), 購買 Ds 的主因是 : 價格便宜! 當時 Walmart 針對過期的商品做特賣, 而我手上的現金有限. 就這樣購入 Ds, 透過一機一鏡記錄旅程中的點滴. 

二. San Jose
北加州的氣候好, 氣候乾燥, 春夏的日照時間長, 陽光很少有頂光的情形, 光線的角度大, 色溫也偏暖色調, 簡直像是在一個天然的攝影棚裏, 是很完美的攝影環境. 套句我朋友的話 : 隨便拍都漂亮. San Jose 注重綠化, 房舍都不高, 範圍比起新竹科學園區要大得多, 所以置身其中一點都不會感到擁塞, 處處可以感覺到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在這裏工作真的讓人打心底的舒服.

San Jose 的辦公區:




常見的建築物都是雙層式, 週邊環境綠化得很舒服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