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ony Nex-5 是第一代 APS-C 無反光鏡可更換鏡頭的數位機身, 四年前只有 Sony 與 Samsung 推出這種規格的產品. 現在連全片幅無反光鏡數位機身都買得到了, 考慮到 Nex-5 在使用望遠鏡頭時的困難, 最近終於下定決心再買一臺無反光鏡數位機身, 優先考慮 1. 內建 EVF. 2. 成像顏色要好. 由於機身只用於轉接鏡頭使用, 所以只考慮畫質, 先選定了三款內建 EVF 機身 : Sony A7, Nex-6, Fujifilm X-e1. 然後到 Flickr 上直接搜尋 A7 pool, Nex-6 pool & X-e1 pool. 參考大家拍攝的作品. 結果是 X-e1 的照片最讓人驚豔, Nex-6 次之, A7 的照片最沉悶. 價格恰好是 X-e1 最低, 於是就選了 X-e1. 

自從 Fujifilm 推出 X-e2 之後, X-e1 的機身價格就直直落, 但是詳細比較兩者的規格之後, 發現以 NT$ 9000 的售價可以購得全新 X-e1 機身, 的確是非常超值, 因為主要的優點 X-e1 都有.
1. 內建 236 萬畫素 OLED 電子觀景窗 EVF, 這是能夠手持拍攝的必備裝置, 我個人是比較習慣 OVF 光學觀景窗, 不過在無反光鏡數位機身只有 EVF.
2. 
X-Trans CMOS 感光元件, 這是 Fujifilm 發展的新型 APS-C 感光元件, 採用相對地比較不規則的 R-G-B 像素排列方式, 其目的是可以減少摩爾紋, 進而取消感光元件前的那層"低通濾波器", 獲得更優異的畫質, 這也是 Fujifilm X 系列相機的決勝關鍵. 不過如果仔細研究, 可以發現在 6x6 CMOS 區塊中, 傳統 CMOS 感光元件的像素排列方式 R:G:B = 9:18:9 = 1:2:1, 而 X-Trans CMOS 感光元件 R:G:B 像素 = 8:20:8, 紅色與藍色像素的比例變少了, 所以有不少人發現 X-Trans CMOS 的紅色色調比較特別, 常常會變成橘紅色.
X-Trans CMOS.jpg
3. 軟片模擬成像顏色, 我一直是 Fujifilm RVP 50 的愛用者, 所以如果機身有內建 Fujifilm 軟片模擬功能, 那當然是非常令人振奮的優點, X-e1 主要模擬的正片有 RVP, RDP, RAP 與黑白負片, 不過對於數位影像而言, 顏色的鮮艷飽和就像是一把雙刃劍, 一旦太誇張就容易產生流於虛假的數碼味, 所以一切還是以 "自然" 兩字為最高的準則.
4. X-e1 擁有不同於現在主流 DSLR 的介面設計, 而是復古的相機設計思維, 這點不是只有外表的復古, 而是連操作方式都很復古. 例如一般常見的 P/Av/Tv/M 轉盤, 在 X-e1 機身上找不到. 而是藉由 快門是否調到 "A" 自動快門, 與光圈環是否選擇 "A" 自動光圈, 來選擇 P/Av/Tv/M 模式, 與底片時代的老相機 Canon AE-1P, Contax 167MT, ... 相同的操作方式, 直覺好用又親切. 

對於新機身使用後的初步印象 :
a. 手動轉接與對焦方面, X-e1 的 EVF/LCD 同時具備了 "峰值對焦顯示" 與 "局部放大" 的功能, 只不過 EVF/LCD 所顯示的畫質不夠細緻, 尤其是局部放大之後畫面粗糙, 問題應該是出在 CMOS 的成像細節與顏色並沒有完整的傳輸到 EVF/LCD, 造成局部放大後資訊沒有增加, 雖然不影響到手動對焦的辨識度, 還是頗讓人失望, 對比之下 Nex-5 局部放大後畫質依舊出色.
b. 當檢視拍攝照片時,  236 萬畫素 EVF 與 46 萬畫素 LCD 螢幕均能忠實地顯示照片的細節與顏色. 
c. AWB 相當準確, 而日光白平衡的顏色卻不太穩定, 這點跟我手邊其他的數位機身完全相反, 反而與 hTc M7 類似. 使用 AWB 也意謂著不同鏡頭間成像顏色的差異也容易被 "等化" 而變得不明顯. 網路上有不少人做過測試, 富士相機的特色是 : "色澤由相機決定, 轉接鏡頭的顏色特質幾乎消失了", 這個說法是不是成立, 可能要使用過後才能判斷. 
d. 隨機所附贈的 SILKYPIX RAW 轉 JPEG 程式只是聊備一格, 與機身內建 RAW 轉 JPEG 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轉檔方法. 機身轉檔的畫質是公認的優異, 尤其是成像顏色.
e. 據說是因為体積太小的機身在歐美市場銷售成績不佳的考量, X-e1 体積比起 Nex-5 要大上不少. 仿古設計的外型使得握把處就只是加上淺淺的一片蒙皮, 持握的穩定度比不上 Sony Nex-5, 原廠 X-e1 專用的握把價位又高, 難免讓人有多剝一層皮的怨言, 後來拍賣網上找到品質相當好的副廠鋁質握把, 只是這樣一來使得原本就不小的機身又大上一圈, 加上轉接環與鏡頭, 不論是体積或是份量一點也不輸給 DSLR.
f. 在 DSLR 機身上, 我一向習慣使用點測光, 不過當只有 EVF/LCD 取景時, 點測光容易讓影像忽明忽暗, 所以使用 "多重測光" 或是 "平均測光
" 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這一點在 Nex-5 機身上也是相同的情況.
g. 高解析度的感光元件對廣角鏡是相當有利的, 當我將 Pentax DA 15mm 與 DA 18-55mm 轉接到 Nex-5 機身時, 差別最大的是廣角端的畫質細膩很多, 而轉接到 X-e1 機身上又更好了些, 雖然更細膩的畫質與照片的好壞無關, 不過廣角鏡的潛力能被挖掘出來也是很讓人驚喜的.
h. 使用 RVP 模擬輸出, 成像顏色稱不上正確, 也比不上 Pentax K200D 自然, 不過卻非常吸引人, 顏色飽和鮮豔又沒有數碼味, 這也正是富士的魅力所在, 縱使對於 EVF 對焦細節的失望, 當看到 RVP 模擬輸出的照片, 的確是符合我當初的期待. 整體而言, X-e1 是我手邊 解析度最好, 雜訊最少, 畫質最好的轉接平臺.

Fujifilm X-e1 + Rollei 50mm/f1.8 Planar HFT, ISO Auto, AWB, RVP/黑白 模式, 拍攝光圈 = 2.8~5.6

DSCF0064_s.jpg

DSCF0076_s.jpg

DSCF0138_s.jpg

DSCF0086_s.jpg

DSCF0081_s.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