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拿相機拍照了, 主要是沒有時間, 不過最近健康出了問題, 想趁著在還能動的時候重拾攝影的樂趣. 一方面也是 Canon 推出了全幅無反相機, 說到全幅無反相機第一個想到的是 Sony, 不過我一直對 Sony 的成像顏色有戒心, 即使現在 A7M2 的價格跌破新台幣三萬元, 也不為所動. 現在最讓我心動的是 Fujifilm GFX-50R 中片幅無反相機, 成像顏色漂亮, 不過售價還是太高, 而且其感光元件尺寸為 33mm x 44mm, 只有 135 全片幅感光元件的 1.68 倍, 想來想去還是 135 全片幅比較值得. Canon EOS RP 上市將近一年了, 由於錄影功能不理想, 現在的價格低於新台幣三萬五, 而且被 Ken Rockwell 譽為 "世界上最實用的無反相機 (https://kenrockwell.com/canon/eos-r/rp.htm)". 最近終於入手我的第一台135 全片幅數位相機. 拿到機身的第一個感覺是輕巧, 體積與重量跟搭載 APSC 感光元件的 Kiss F 差不多, 雖然 RP 與 Kiss F 的單位畫素面積近似, RP 的成像顏色遠優於 Kiss F, EVF 與 LCD 顯示螢幕的品質也比 Kiss F 與 Fujifilm X-e1 要好得很多, 當然影像的細節也明顯勝過 APS-C 機身, 甚至讓人有拍攝 120 正片的錯覺. 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機身防手震功能, 這點只能靠快門速度來彌補了, 不過後來看了不少網友抱怨, Sony A7M3 的機身防手震功能並不理想, 錄影時甚至不如 EOS R/RP 的 "鏡頭防手震 + 電子防手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FOWXlhwJY).

全片幅機身該搭配什麼鏡頭? 主要還是轉接現有的鏡頭, 只不過不是所有的鏡頭都能在全片幅機身上呈現良好畫質. 特別是廣角鏡的問題最多. 先把之前常用的幾顆平價老廣角鏡 OM 24mm f2.8, nFD 24mm f2.8 與 nFD 28mm f2.8 做了個簡單的測試. 下面是這三顆鏡頭的網路測試報告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181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193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480
這三顆廣角鏡都曾轉接到 APS-C 數位機身上, 畫質也都不差, 但是轉接到全片幅數位機身卻不如人意, 例如 OM 24mm f2.8 邊角解析度不佳的缺點便是在 APS-C 機身上不容易驗證的. nFD 24mm f2.8 與 nFD 28mm f2.8 驗證的結果跟上述測試有同有異. 相同的是 : 這兩顆鏡頭的邊角畫質都比 OM 24mm f2.8 好, nFD 28mm f2.8 邊角的橫向色散像差是三者中最明顯的. 不同點是 nFD 24mm f2.8 與 nFD 28mm f2.8 邊角解析度都差不多, 而 ERPhotoReview 的測試中 nFD 24mm f2.8 的邊角解析度不如 nFD 28mm f2.8. 會造成這樣的差異我想主要是不同的測試鏡頭可能因為老化, 磨損或是經過維修而造成畫質劣化. 結論是這三顆廣角鏡頭只適合在 APS-C 機身上使用, 相較之下, Canon nFD 35mm f2.8 不論是解析力, 或是色散像差都極為優秀, 不過 35mm 只能算是小廣角鏡, 使用的機會雖多, 還是欠缺一隻平價, 畫質好的廣角鏡, 初步的目標是 OM 28mm f3.5, 輕巧與畫質兼備, 價格又便宜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087). 以風景寫真來說, 縮小光圈以獲得足夠的景深是常見的拍攝方式. 最大光圈 f2.8 的鏡頭, 最佳解析度大約落在 f5.6~f8, 可能沒有足夠的景深, 而最大光圈 f3.5 的鏡頭, 最佳解析度大約落在 f8~f11, 這個光圈範圍也具有足夠的景深. 

至於標準定焦鏡反而沒啥問題, nFD 50mm/f1.4, OM 50mm/f1.8, Pentacon 6 CZ Jena Biometar 80mm/f2.8 與 Rollei 6000 CZ 80mm/f2.8 Planar 都能輕鬆過關, 只要縮一級光圈, 不僅解析度沒問題, 色散像差也非常輕微, 後面兩隻中片幅標準鏡的細節雖然比起前面兩隻 135 標準鏡稍遜一籌, 不過該有的細節都有, 邊角畫質尤為優異.

RP 的第一次正式拍攝是使用畫質優異的 Canon nFD 35mm f2.8, 這也是這顆高齡 40歲 的鏡頭第一次轉接在全幅數位機身上. Canon 最有名氣的 FD 35mm 鏡頭應該是 "凹玉(concave)" 版本, 所謂凹玉是指第一片鏡片為內凹型, 這種光學設計比較少見, 德製老鏡中 Voigtländer Ultron 50mm f1.8 有"凹玉(concave)" 的版本, Sony 的新鏡頭 FE Zeiss 55mm/f1.8 ZA 第一片鏡片也是內凹型, 據說這種光學設計的解析力非常高, 遺憾的是 FD 35mm 凹玉版本對耀光的控制不好, 所以後來版本的鏡頭就不再採用這樣的光學設計. 最後期出廠的 nFD 35mm/f2 解析度也很好, 可惜邊角的橫向色散像差稍微高了些. 而平價版的 nFD 35mm/f2.8 在光學表現上幾乎沒啥大缺點, 價格約在 NT$ 3000 上下, 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成像顏色也比 Samyang 35mm/f1.4 好, 只不過在 FD 35mm/f2 的光環之下默默無聞. 下面的網址是測試報告, 特別摘錄一段測試報告中的評論 : "
What is there to say? Based on this quick resolution test I am a bit in shock at how well this full frame lens performs. It was good on the NEX 3, but stunning on the A7. It is amazing how this little $50 prime from 30 years ago can shame my $2000 ZEISS 24-70mm f/2.8.", 其實 Sony A7 家族也有顆 Carl Zeiss Sonnar T* FE 35mm f/2.8 ZA, 解析度與 Canon nFD 35mm/f2.8 不相上下, 缺點是軸向色散像差很明顯, 而軸向色散像差是無法在後製時修正的..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320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114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3019

http://www.photozone.de/sonyalphaff/865-zeiss35f28ff?start=1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125

Canon EOS RP + Canon nFD 35mm/f2.8, ISO Auto, AWB, 相片風格/風景模式, 拍攝光圈 = 5.6

IMG_0068_S.jpg

IMG_0069_S.jpg

IMG_0075_S.jpg

IMG_0076_S.jpg

IMG_0085_S.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