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2005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期間因公到北加州, San Jose 出差三週, 第二個週末是三天假期, 大伙計劃到 Las Vegas 旅遊, 原本我是沒有攜帶攝影器材, 不過為了 Las Vegas 旅遊, 經由美國同事的幫忙, 在當地的 Walmart 購入了我的第一部數位攝影器材 Pentax ist Ds Kit (with 18-55mm lens), 購買 Ds 的主因是 : 價格便宜! 當時 Walmart 針對過期的商品做特賣, 而我手上的現金有限. 就這樣購入 Ds, 透過一機一鏡記錄旅程中的點滴.
二. San Jose
北加州的氣候好, 氣候乾燥, 春夏的日照時間長, 陽光很少有頂光的情形, 光線的角度大, 色溫也偏暖色調, 簡直像是在一個天然的攝影棚裏, 是很完美的攝影環境. 套句我朋友的話 : 隨便拍都漂亮. San Jose 注重綠化, 房舍都不高, 範圍比起新竹科學園區要大得多, 所以置身其中一點都不會感到擁塞, 處處可以感覺到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在這裏工作真的讓人打心底的舒服.
San Jose 的辦公區:
常見的建築物都是雙層式, 週邊環境綠化得很舒服
- May 12 Mon 2008 20:14
2005 初夏 - San Jose, Carmel & Las Vegas 遊記
- Apr 23 Wed 2008 08:21
RICOH XR Rikenon 50mm/f2, Tamron 90mm F2.8 Macro Di with Olympus E-500
RICOH 當年也推出 PK 接環的單眼相機機身與鏡頭, 其中有隻著名的超大光圈標準鏡 : XR Rikenon 55mm F1.2, 可惜不好找, 本文談的是平價版的 XR Rikenon 50mm F2, PK 接環, 三年前為了 Pentax ist Ds 而購入的二手鏡, 品相尚可, 後鏡片組看起來似乎有層淡淡的白膜, 送到全泰清理, 無奈老闆看過後只說了句 "清不掉" 只能加減用, 購入價格不到 NT$2000, 50mm 在 APS 上視角約是 135 全幅的 75mm, 可以用作人像鏡, 在 4/3 DSLR 上視角約是 135 全幅的 100mm, 還是可以作為人像鏡使用.
在全開光圈 f = 2.0 時, 高光紫邊明顯可見, 這也是老鏡頭在 DSLR 上的通病, 所以一些 f1.2, f1.4 的古典銘鏡, 在 DSLR 上其實大光圈的實用價值並不高, 縮一級光圈到 f = 2.8 就改善很多, 散景漂亮, 解析度也令人滿意, 顏色色調呈中性, 不過不失, 雖然並不討喜, 但也沒有色偏, 拍黑白照片時階調很不錯, 雖然這隻鏡頭的定位一直都是平價產品, 不過 C/P 值非常高.
至於 Tamron 90mm F2.8 Macro Di 基本上並不是老鏡頭, 有因應 DSLR 而改版的數位鍍膜, 也是三年前為了 Pentax ist Ds 而購入的, 會把兩隻鏡頭放在一起相提並論是因為兩者的影像特性很相近, 這隻鏡頭規格很好, 散景非常漂亮, 解析度也令人滿意, 顏色色調呈中性, 雖然不錯卻不會讓人驚豔, 是各方面表現都很平衡的一顆鏡頭.
RICOH XR Rikenon 50mm/f2 :
- Apr 07 Mon 2008 21:48
Contax 35-70mm f/3.4 Carl Zeiss Vario-Sonnar with Olympus E-500
Contax 雖然是蔡司光學經營最久也最成功的 135 系統, 終究還是走入歷史, Carl Zeiss 近來也推出新的 Z 系列(ZM, ZF, ZK, ...) 135 鏡頭群, 雖然還是在日本生產, 規格變得更好, 價格更高, 鏡片也改用環保(不含鉛)鏡片, 但是 Z 系列鏡頭群的顏色表現實在遠不如 Contax, Hassy, Rollei 這些老鏡頭吸引人, 這點我想可能與新的合作伙伴 Cosina 有很大的關係, 總覺得 Z 系列鏡頭群的鏡筒設計與顏色都近似於 Cosina 福倫達(Voigtlander)鏡頭, 色調也一反 Contax, Hassy, Rollei 的暖色調而變成 Cosina 的冷色調, 不論新鏡頭的規格再怎麼好, 拍出來的影像就是陰陰淡淡的; 物美價廉的 Contax 鏡頭群就更讓人懷念, Contax 35-70mm/f3.4 就是其中之一.
Contax 推出的標準變焦鏡頭前後共五隻 :
1. Contax 40-80mm/f3.5 AEG.
2. Contax 35-70mm/f3.4
3. Contax 28-85mm f/3.3-4
4. Contax 28-70mm/3.5-4.5
5. Contax 35-135mm f/3.3-4.5
這五隻鏡頭中, 除了 28-70mm/3.5-4.5 這隻比較遜色之外, 其餘的都是好鏡頭.
- Mar 23 Sun 2008 22:56
Pentacon Six Carl Zeiss Jena Biometar 120mm/f2.8 MC with Olympus E-500
Pentacon Six 是東德蔡司設計製造的 120 相機系統, Carl Zeiss Jena Biometar 120mm/f2.8 MC 是鏡頭群中的中距離望遠鏡頭, 這隻鏡頭解析力高, 階調性佳, 顏色淡雅, 是非常棒的好鏡頭, 可分為早期的單層鍍膜(SC)的黑白相間鏡筒版本與後期的多層鍍膜(MC)的全黑鏡筒版本.
MC 版本比較少見, 品相好而且價格低於 NT$10000, 就值得入手.
先看看這隻鏡頭配上 RVP 50 的表現
這隻鏡頭原本是為 6X6 中片幅相機設計的, 我使用了三個轉接環 : Pentacon Six -> Pentax 645 轉接環 + Pentax 645 -> Pentax K 轉接環 + Pentax K -> 4/3 DSLR 轉接環, 才轉到 4/3 DSLR 上.
為啥要如此大費周章的轉接? 畢竟手邊的 Contax, Pentax 135 鏡頭很多, 而且 Canon FD 才是我買 E-500 的主因, 這種接法費事又麻煩!!!
- Mar 11 Tue 2008 17:30
電影手札 - 自我放逐的孤寂
自我放逐的孤寂 Into the Wild (2007) & Paris, Texas (1984)
1987 年前後, 當時我一個人從 臺灣頭-基隆 到 臺灣尾-高雄 服兵役, 大約也是在那時候養成的習慣, 每週末必定到二輪片電影院報到, 當時最常去高雄塩埕區的 "大舞臺" 戲院, 一樓與二樓共有三個廳, 每個廳都是兩片輪映, 這家戲院選片還蠻用心的, 主要以西片為主, 一票兩片非常划算.
某日上映這部 "Paris, Texas", 原本是衝著另一部片而買票進場, 對本片沒啥期待, 而今多年之後 "Paris, Texas" 卻常常不預期地翻上心頭, 非常有味道的電影, 描寫人性親情深刻寫實而不煽情, 從片頭開始的冷默隔閡, 到片尾的溫暖感動, 導演 Wim Wenders 的功力深厚, 不禁讓我想起 侯孝賢, 兩者都擅長利用畫面傳遞情緒, Wim Wenders 在片頭只靠畫面就成功地讓觀眾感到主角心中強烈的疏離感, 一種自我放逐的逃避與自棄, 運鏡的功力相當了得.
Paris, Texas (1984) :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7884/
昨天看到這片 "Into the Wild", 國內不知道是否曾上映過? 影片播放了 15 分鐘後, 那種類似 "Paris, Texas" 的感覺又回來了, 當然並不完全類似, 因為對親人不滿而類似自我放逐的逃避, 這點 "Paris, Texas" 中也有,不同的是本片沒有 "Paris, Texas" 影片中的沉重疏離感, 卻更多點對社會世俗價值的批判, 以及自我實現的堅持與叛逆, 全片給人很嘻皮的感覺, 導演 Sean Penn 真的很厲害, 最近幾年導演的成績斐然, 這部影片的節奏是採用前後時空交錯敘事的手法, 雖然有點凌亂, 但是在一次次人與人互動中, 主角的智慧逐漸地被啟發的過程, 完整地呈現給觀眾, 非常值的一看的好片子.
Into the Wild (2007) : http://www.imdb.com/title/tt0758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