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使用 Olympus E-500 也將近半年多了, 對於 4/3 system 也累積了一些想法, 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Olympus DSLR 的 CCD/CMOS 的面積只有 135 底片的 1/4, APS-C DSLR CCD/CMOS 的 5/8, 所以許多使用 Olympus DSLR 的用家常有 "等效焦距" 的迷思. 

例如 Olympus ZD 300mm/f2.8 "等效焦距" 相當於 135 全片幅的 600mm/f2.8, 但是事實上這個說法觀念上不對, "等效焦距" 並不是真正的光學焦距, 4/3 DSLR 系統只不過是用比較小面積的 CCD/CMOS 紀錄比較小視角的影像, 別家的鏡頭轉接到 4/3 DLSR 上也一樣得到兩倍的 "等效焦距", 就鏡頭本質而論, 各家的 300mm/f2.8 都是一時之選, Olympus ZD 300mm/f2.8 並不見得一定勝出.

Canon, Sony, Pentax 的中階 APS-C DSLR 已經達到 1400~1500 萬畫素, 300mm/f2.8 接到 APS-C DSLR 機身上的 "等效焦距" 為 480mm/450mm, 再擷取數位影像中央 60% 的面積, 可以得到與 E-3 + ZD 300mm/f2.8 相同視角的 900萬畫素影像, 如此一來 4/3 系統的 "等效焦距" 與 APS-C DSLR 裁切後的結果已經沒啥差別了.
 
再者 4/3 系統 上兩倍 "等效焦距" 成立的先決條件是 4/3 鏡頭具有 135 鏡頭的兩倍解析度, 由於 4/3 DSLR 成像圈直徑只有 135 全幅成像圈直徑的一半, 在這樣的規格之下設計鏡頭, 鏡頭的解析度理論上可以更好, 但是能不能達到兩倍的解析度則不無疑問, 畢竟 135 系統已有許多解析度極好的優秀鏡頭. 

舉例說明 : ZUIKO DIGITAL ED 70-300mm/F4-5.6 vs. Sigma APO 70-300mm F4-5.6 DG MACRO , 這兩隻鏡頭的光學設計完全相同, 各使用三片低色散鏡片; ZUIKO DIGITAL ED 70-300mm/F4-5.6 在 O 家的評價並不差, 而 Sigma APO 70-300mm F4-5.6 DG MACRO 是 135 全幅系統中物美價廉的平價鏡, 所以說 135 系統的光學設計直接使用在 4/3 系統上也並不遜色. 

第二個迷思是 "4/3 系統是全新設計的系統, 解決感光元件的入射光角度太大造成邊緣畫質不佳的問題", 嚴格說來, 這個論點是針對廣角鏡在 DSLR 上產生的問題. 

理想廣角鏡的光學設計是對稱式, 即鏡頭的入射光視角為 90 度, 則鏡頭輸出到底片的射出光也是以 90 度範圍輸出, 著名的例子是 Hasselblad SWC Zeiss Biogon 38mm, 但是 SLR/DSLR 的廣角鏡都是採用 Retro-focus 的光學設計藉以避開反光鏡, 這種設計鏡頭輸出到底片的射出光範圍角度小於鏡頭入射光視角, 拍攝近距離物體容易產生失真, 透視感也有影響, 無奈網路上的鏡頭測試都只以固定距離的方格圖測試幾何(桶狀變形)失真, 不會觸及透視感失真的問題.

如果對於 "對稱式廣角鏡頭"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冼鏡光 老師網站的文章 : 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BzoGZgdjATM%3D

Canon 135 FF DSLR 鏡頭接環到感光元件的距離是 44mm, 而 4/3 DSLR 鏡頭接環到感光元件的距離是 38.67mm, 比起 4/3 DSLR 系統反光鏡的大小, 這個距離的確被刻意地增加, 使得進入感光元件的光線更垂直, 達到使用廣角鏡時改善 CCD/CMOS 的邊緣畫質, 但是相對地造成 4/3 系統廣角鏡的後鏡片組光學設計更複雜更困難, 透視感也不自然, 有得必有失.

4/3 系統最終面對的問題是將來 CCD 的畫素提昇的瓶頸, 以 Olympus E-500 的畫素密度相當於 135 全片幅 3200 萬畫素 DSLR 的畫素密度, 或是 APS-C 1300 萬畫素 DSLR 的畫素密度, 當 4/3 DSLR 從 E-500 的 800 萬畫素倍增到 1500 萬畫素時, 面對如此高的畫素密度, 我想現有的 4/3 鏡頭群中有不少鏡頭的光學解析度會跟不上, 鏡頭色散像差也會被放大檢視, 所以 Olympus 感光元件從 E-300 的 800萬畫素 -> E-3 的 1000萬畫素, 這幾年間增加有限, 反觀現在 APS-C 入門機型早已跨入 1200萬畫素的等級.

再來就是談一下 Olympus 幾隻天價級的大光圈鏡, ZD 14-35mm/f2.0, ZD 35-100mm/f2.0, ZD 150mm/f2.0, ZD 300mm/f2.8, ZD 90-250mm/f2.8, 尤其是後面三隻鏡頭的價格昂貴到不合理,
副廠中 Sigma 提供 4/3 接環的鏡頭, Sigma 有隻超級變焦鏡 APO 120-300mm/f2.8, 未來如果也有 4/3 接環版本時, 真不知 ZD 300mm/f2.8, ZD 90-250mm/f2.8 該如何自處, 國外也有使用 E-3 的網友評論 Olympus 大光圈鏡頭的價格太不合理 : 
www.luminous-landscape.com/reviews/cameras/E-3-Second.shtml

說了 Olympus 這麼多壞話, 接著就是聊些正面的感想.

超音波除塵是我對 Olympus DSLR 的第一個好印象, 這個功能真的有用, 而且非常好用 !!!

E-500 的日光白平衡非常準確穩定, 遠優於自動白平衡的表現, 藍色與綠色表現得很不錯, 紅色與黃色比較容易過飽合而失去細節, 整體還是很令人滿意, 雖然 Dpreview 測試時顏色的準確性不是最好, 但是色調非常優美, 在這方面 Olympus 的確有過人之處, 這也是我願意繼續使用 Olympus DSLR 的主因.

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考 尖端出版社 出版的 "美麗的花卉攝影"(作者 : 田中博) 書中的作品以 Olympus E-1/E-300 與 Minolta SLR + RVP 交替拍攝, 當這兩者透過印刷呈現在書上, 雖然 E-1/E-300 向來以顏色表現優異著稱, 但是相較之下還是無法與 135 正片相比.

Olympus E-500 的高畫素密度, 對我而言便成為一件測試鏡頭的好工具, 就我的觀察 : 手邊的鏡頭群間的解析度差異並不令人擔心, 就算是 120 鏡頭都不會太差, 反倒是 "色散差" 的差別十分明顯. 

亂環訣 - 貼一些轉接鏡頭試拍照 :

Contax Tele-Tessar 300mm/f4 at f = 5.6 :
這隻鏡頭散景很棒, 顏色表現中規中矩, 反差適中, 階調表現良好, 色散像差矯正得不錯.







Pentax 645 A 80-160mm/f4.5 at F=5.6 ~ 8.0 :
這隻鏡頭雖然是 645 format 變焦鏡, 但是解析力很好, 色散像差有點嚴重, 顏色濃郁.







Tamron SP 28-75mm/f2.8 at F = 4.0 ~ 8.0 :
這隻鏡頭是 PK 接環有數位鍍膜的新版鏡頭(全片幅), 原本是不支援 O 家接環, 轉接後使用起來還蠻超值的, 新品價格約 NT$ 12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