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自己的音響系統以來, 我的 DAC 一直都是 Delta Sigma 架構, 直到五年前組裝 DZ 的 TDA 1541 NOS DAC 套件之後, 才正式踏進 Multibit DAC 的世界. 就架構分析, 以 CS4328 晶片為例, Delta Sigma DAC 架構主要是利用數位電路執行運算將原本 44.1 KHz 的音樂訊號“升頻 Upsampling”成 352.8 KHz(8倍頻), 雖然音樂資訊實際上並沒有增加, 而且原始訊號也可能被改變(經過低通濾波器的處理), 但是升頻後音樂樣本數量增加8倍, 單位時間的聲音密度提高, 訊號之間連續性變得更好, 聽感上也就更柔和穩定, 定位精確, 響應平滑柔順, 高頻響應有極大的提升. 而 Multibit NOS DAC 則是忠實重播音頻的原始訊號, 由於高頻訊號的取樣率相對較低, 相同高頻資訊, 細節與能量就不如 Delta Sigma, 整體音色飽滿活潑, 音場貼近聆聽者, 能夠忠實表現出音樂的瞬態變化, 錄音品質的優劣被直接披露. 以我常聽的爵士樂而言, Multibit NOS DAC 所傳遞的音樂的確是比較生動寬鬆, 所以我常用 Multibit NOS DAC 聽爵士樂, Delta Sigma DAC 聽古典音樂.
事件的起始是 Obsession OD-A1 CS4328 DAC 掛點了, 故障是發生在 CS4328 數位電路板. 12AU7 真空管低通濾波器 Buffer 功能正常. 經過再三考慮, 決定將 CS4328 DAC 數位板汰換. 初步構想是換成 Multibit DAC. 候選者有 TDA1541, TDA1543 與 TDA1387. 三者之中的技術規格以 TDA1541 最好, TDA1387 次之, TDA1543 最差. TDA1541 是絕對的王者, 不僅價位被炒到極不合理, 假貨也多. TDA1543 的中低頻溫暖厚實, 但是高音表現卻屢屢被 DIYer 抱怨. 不過在市場上, 高價位的 SW1X DAC I Special 使用 TDA1543, 並且獲得很好的評價. 平價的 Schiit Modi Multibit DAC 也使用 TDA1543 有不錯的迴響, 所以戲法人人會變, 各有巧妙不同. 不過我早已滿心期待地將目光落在 TDA1387. 這顆晶片推出時間最晚, 主要市場定位是音效卡, 內部電路架構是 5bit 電流源 與 11bit R2R 混合型 Multibit DAC, 最大輸入 bit rate 18.2 Mbits/s, 能夠播放 兩聲道 384kHz 取樣率的 PCM 音樂訊號. 規格上 TDA1387 的 THD 比 TDA1541 少 7dB, 也就是說 TDA1387 大約是 15bit Multibit DAC 的效能, 比 TDA1543 好上不少, 不過重點是 TDA1387 能夠支援 384kHz 取樣率 PCM 音樂, 這個規格遠優於 TDA 1541 的 96kHz, 簡直是為了 Hi-Res 高取樣率音源而存在的多位元解碼晶片.
1. 首要任務是翻新 Obsession OD-A1 CS4328 DAC, 參考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51548914.A.45C.html 後, 購入 TDA1387 4X NOS 版本的成品板, 陸續更換輸出電容 與 Passive I/V 的轉換電阻, 再將供電系統由原本的 USB 5 V 供電修改成 LT3042 超低雜訊線性穩壓電源板供電, 配合 12AU7 真空管低通濾波器 Buffer, 這樣的組合類似 SW1X DAC I Special 的設計, 有著優美的音色, 高音優於 TDA1541, 中低音中規中矩, 美中不足的是這塊板卡的 USB 晶片只能支持 WASAPI 96KHz 取樣率, 無法完全發揮出 TDA1387 的實力, 不過即使是如此, 爵士樂聽起來既鮮活又圓潤, 人聲抑揚頓挫韻味十足, 關鍵是 12AU7 真空管低通濾波器 Buffer 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LT3042 超低雜訊線性穩壓電源板
2. 開始規畫該如何再構建一台能夠播放 Hi-Res 音樂的 TDA1387 DAC.
a. "8 併 TDA1387 直接取代 TDA1541" 模組 : 可以在 TDA1541 DAC 解碼器上使用 8 顆 TDA1387 併聯晶片取代 TDA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