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etar 80mm/f2.8 MC 是前東德蔡司 Pentacon 6 中片幅相機的標準鏡頭, 在 P6 的鏡頭群中有兩顆 Biometar (非對稱雙高斯) 光學設計的鏡頭, 分別是 80mm/f2.8 與 120mm/f2.8. 以前拍攝正片時我就對 120mm/f2.8 的高解析度印象深刻, 後來轉接到 Olympus E-500 機身上也相當了得. 這次把 80mm/f2.8 轉接到 X-e1 機身上, 我還特別試拍月曆來測試其解析力, 結果讓人相當驚喜, 除了全開光圈時成像略微鬆散, 縮一級光圈後畫值就表現得非常好, 完全不遜於手邊的其他鏡頭, 以中片幅鏡頭來說, 這樣的光學表現實在是難能可貴. 濾鏡口徑只有 58mm, 鏡頭的體積也與同規格 135 系統的鏡頭相當. 色散像差矯正得不錯, 高光紫邊並不明顯, 成像顏色也很忠實, 唯一的缺點就是鍍膜不夠好, 這是老鏡的通病, 遭遇強光會降低畫質與反差, 所以想要有理想的畫質遮光罩是不能省的.

Fujifilm X-e1 + CZ Jena Biometar 80mm/f2.8, ISO Auto, AWB, RVP/黑白 模式, 拍攝光圈 = 2.8~5.6

DSCF1121_s

DSCF1098_s

DSCF1158_s

DSCF1091_s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的冬天冷得很早, 寒流一波波襲來, 天氣陰晴不定, 週末到八斗子海邊閒逛, 拍拍製冰廠, 也看看冬天的浪濤.

Fujifilm X-e1 + XC 16-50mm, ISO Auto, AWB, RVP/黑白 模式, 拍攝光圈 = 5.6

DSCF0982_s

DSCF1023_s

DSCF1016_s

DSCF0995_s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前也曾將 Olympus 50mm/f1.8 轉接到 Canon 1000D 機身上, 這次則是轉接到 Fujifilm X-e1 機身. Olympus 50mm/f1.8 算是物美價廉的好鏡頭, 體積與重量與 Olympus 24mm/f2.8 差不多, 外觀小巧精緻, 濾鏡口徑只有 49mm, 轉接到 Canon DSLR 就是一顆餅乾鏡, 當轉接到 X-e1 時, 鏡頭體積竟然比轉接環還小. 全開光圈時畫質雖然略嫌鬆散, 散景還不錯, 收一級光圈之後畫質就沒啥可以挑剔的. 色散像差也不很明顯, 狀況良好的二手鏡, 價格約在 NT$ 1500 上下. 要注意的是早期版本的鏡頭是沒有 MC 鍍膜的, 所以後期的版本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Olympus OM 鏡頭的成像顏色自成一格, 總是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可惜週末基隆的天氣不好, 顏色出不來, 所以乾脆都拍黑白照片.

下面網址有 Olympus 50mm/f1.8 
轉接到 A7 與 Nex-3 機身的測試.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4044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1409 

Fujifilm X-e1 + Olympus Zuiko 50mm/f1.8, ISO Auto, AWB, RVP/黑白 模式, 拍攝光圈 = 1.8~5.6


龍崗步道 與 槓子寮砲台

DSCF0948_s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週末帶著相機到西門町附近閒逛, 想買條帆布腰帶, 沒想到逛到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於是進廟參拜也拍了些照片, 可惜這次帶的 nFD 50mm/f1.4 視角有限, 祖師廟四周的環境又很雜亂, 所以大多是些特寫的照片.

艋舺清水巖俗稱祖師廟,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奉祀清水祖師陳昭應,為福建安溪移民,自原籍湖內鄉清水本巖分靈而來。嘉慶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重修,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頂下郊拼」時毀於戰火,至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又重建。其後屢經翻修,迄今大體能保持重建原貌。祖師廟原來格局完整,後殿供奉媽祖,現共有兩殿,前為三川殿,中為正殿,後殿曾毀於火災,迄今未建。
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早期臺北盆地周圍田地多為安溪移民所開拓。清末中法戰爭,法軍侵犯淡水,臺北告急,民間傳說是因為迎請清水祖師助陣,臺北才得平安,因此香火更加興盛。艋舺清水巖在日據時期曾充為學校使用,後來並曾設立州立二中,即今成功中學前身,在教育史上亦有重大意義,近年廟內進行整修,以保存維護這座深富歷史價值之古蹟。  

Fujifilm X-e1 + Canon nFD 50mm/f1.4, ISO Auto, AWB, RVP/黑白 模式, 拍攝光圈 = 2.8~5.6

DSCF0812_s

DSCF0857_s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ujifilm XC 16-50mm 應該是 FX 接環中最平價的 Kit 鏡, 原本購入 X-e1 只是為了轉接使用, 沒想到發現這隻便宜又大碗的鏡頭, 基於 "敗家小氣鬼" 的心態, 忍不住就敗了下來. 首先這隻 Kit 鏡廣角端是 16mm, 網友會說 Sony E 接環也有 16-50mm 的 Kit 鏡. 不過 XC 16-50mm 的 16mm 端的解析力非常了得, 甚至可以與 ZEISS 12mm, Fujifilm XF 14mm 等定焦鏡相比. 以入門等級的鏡頭, 解析度好也就意謂著在其它方面有所犧牲, 16mm 端的幾何失真高達 -7%, 週邊失光也很明顯, 至於橫向色散失真只有在 16mm f=3.5 時比較差, 其餘的焦段都矯正得不錯. 富士公司是以 "數位修正" 的方式, 在 RAW 轉 JPEG 時將上述大部份的失真給矯正回來, 這是一種取巧的方式, 可以減少光學設計的成本, 所以現在許多廠牌的機身都內建類似的功能, 當然 "數位修正" 並不是萬能的, 它會影響拍攝時寫入記憶卡的速度, 也不能增進解析度, 相反的在修正過後畫面周邊的畫質可能還會減損, 前面提到的 Sony E 16-50mm 就是個失敗例證. 相對的 XC 16-50mm 接在 X-e1 機身上就呈現了不錯的畫質, 還內建 OIS 光學防手震功能, 以不到 NT$ 4000 的價格, 實在非常超值. 當拿到鏡頭之後, 發現這顆鏡頭的成本都花在光學系統上, 外殼, 鏡頭蓋與接環都是塑膠製品. 外觀上比起 Canon 與 Pentax 的 18-55mm Kit lens 要平價得多.  

下面網址有 XC 16-50mm 的測試, 也有 "ZEISS 12mm vs Fuji 14mm vs 16-50mm 的比較"
http://www.lenstip.com/409.1-Lens_review-Fujifilm_Fujinon_XC_16-50_mm_f_3.5-5.6_OIS.html
http://erphotoreview.com/wordpress/?p=3898

Fujifilm X-e1 + XC 16-50mm, ISO Auto, AWB, RVP/黑白 模式, 拍攝光圈 = 5.6~8.0

DSCF0717_s

DSCF0692_s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