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的 24mm 不論是 FD 或是 EF 接環都是個特殊的焦段, 因為前後這兩代接環都有 24mm/f1.4 這種重量級的 L 鏡, 也是眾人的焦點, 而 nFD 除了 24mm/f1.4 之外, 還有 24mm/f2, 24mm/f2.8 兩款鏡頭, 詳見:
http://www.mir.com.my/rb/photography/companies/canon/fdresources/fdlenses/24mm.htm.
今天介紹的主角是小老弟 nFD 24mm/f2.8, 與 nFD 24mm/f2 比較起來, 光圈相差一級, 鏡片組相差一片鏡片, 二手價格卻差上數倍, 其實當年兩者的定價是 40000 日幣 vs. 71000 日幣, 成像品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雖然並沒有使用非球面鏡片, 卻也採用浮動鏡片組設計, 用來修正在近距離攝影時產生的像差, 整體而言都是相當不錯的廣角鏡.
我手上有隻小有名氣的 Olympus Zuiko 24mm f/2.8 (http://rtsi.pixnet.net/blog/post/29609447), 所以順便將兩隻鏡頭比一比:
以體積重量而言 Olympus Zuiko 24mm f/2.8 幾乎只有 Canon nFD 24mm/f2.8 一半的長度, 以任何人的標準來說, 都稱得上輕薄短小, 使用轉接環將兩隻鏡頭轉接到 Sony Nex-5 機身上, 轉接環的大小與重量使得 Olympus Zuiko 24mm f/2.8 大了幾號, 兩者之間的差別就不是很大; 但是如果將 Olympus 24mm f/2.8 轉接到 Canon DSLR 機身上, 那絕對就是餅乾鏡了.
以畫質而言, 兩隻鏡頭的解析度都很好, Olympus 24mm f/2.8 的成像顏色帶有 O 家一慣的色調, 黃紅色比較淡雅, 所以成像顯得輕快明亮, 色溫略高; Canon nFD 24mm/f2.8 的成像顏色比較中性, 飽合度高又很均衡. 至於全開光圈時常見到的高光紫邊, Canon nFD 24mm/f2.8 表現得比 Olympus 24mm f/2.8 好. 兩隻鏡頭的反差都不錯, 沒有老鏡常見低反差的問題, 所以即使使用正片也能拍出色彩鮮明的影像.
目前分類:Canon FD Lenses (51)
- Mar 27 Sun 2011 17:18
2011 春 | Canon nFD 24mm/f2.8
- Mar 24 Thu 2011 17:37
2011 春 | 春天
看著路旁逐漸盛開的杜鵑花, 我知道春天已經到了, 每年的春天我都會拍攝杜鵑花, 今年也不例外, 從現在起的幾週, 大概都會以花為拍攝主題. 低頭拍花的同時, 不要忘了抬起頭看看樹梢上的新綠.
Sony Nex-5 + Canon nFD 50mm/f3.5 macro, ISO 200,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Vivid/BW 模式, 拍攝光圈 = 3.5~8.0.
園區 新綠

交大 新綠
- Jan 09 Sun 2011 19:01
2011 冬 - 大寒
2011/01/09 貼文
2011/01/24 更新
這幾天的天氣狀況不穩定, 週末先在清大隨拍, 到了台北天候並不好, 基隆更糟, 結果拍得很少, 能夠見人的照片只有兩張, 於是把握空閒的時間到台北誠品去搜尋我最近很迷的自動鉛筆.
Kiss F + Olympus Zuiko 24mm f2.8, ISO 100, 日光白平衡, 風景模式, RAW -> JPEG, 拍攝光圈 f5.6
拍攝下面這張照片很傷腦筋, 我一直很想拍上面半透明的遮雨棚, 但是卻苦於下方機車的雜亂, 用黑白影像避掉顏色上的不協調, 利用反差儘量把機車的細節給抹除, 試驗的結果大概就是這樣, 能不能只拍遮雨棚呢? 試過之後感覺不好, 應該是我的功力還是太差吧 !!!
- Jan 03 Mon 2011 08:21
2011 冬 - 小寒 | Nex-5 隨拍
「冬至」之後,接著就進入冬季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了。雖然這個時節的天氣依然寒冷,但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不過,倒是有句俗話說「小寒大冷人馬安」,它的意思是:冬至過後,天氣應該要再冷一點,這樣才符合季節變化,人畜才會平安沒災害。 如果這句話準確, 今年應該是平平安安的一年。
如果以國曆來說,「小寒」應該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因為此時是國曆的一月五日(今年的「小寒」是一月六日,二十四節氣是以太陽曆法來計算的)。但是,一年真正的第一個節氣其實是「立春」
2011 元旦前後的天氣非常冷, 還好陽光還是常常露臉, 大氣也很乾淨, 很適合拍攝風景. Sony Nex-5 使用了兩個月. 畫質是我最滿意的優點之一, 缺點其實也不少, LCD 取景在使用長鏡頭時穩定度非常不好, 即使是使用單腳架都不穩, 很不情願地意識到 : "非得上三腳架不可", 另外在陽光下 LCD 影像的辨識性極差, 趁著元旦假期到新竹十七公里海岸線外拍, 被上述兩個缺點整得很慘, 真的很懷念光學觀景窗的好處, 殘念 !!!
Sony Nex-5 + Canon nFD 100-300mm/f5.6L, ISO 400,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BW 模式, 拍攝光圈 = 8.0~11.
- Dec 27 Mon 2010 09:35
2010 冬 | Sony Nex-5 + Canon nFD 50mm/f3.5 macro
我個人拍攝的黑白影像, 比重上也越來越高, 雖然拍得還是不好, 比起以前來算是有一丁點進步, 年終檢討還是要鼓勵自己一下 "天行建 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希望明年會拍得更好些, 朝著我的目標 "於平凡之處, 拍出不平凡的作品" 努力, 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Canon nFD 的微距鏡頭一共有三隻 : 50mm/f3.5 macro, 100mm/f4 macro, 200mm/f4 macro.
以前曾把 200mm/f4 macro 轉接到 Olympus E-500 機身上:
http://rtsi.pixnet.net/blog/post/18795815
本文的主角是 50mm/f3.5 macro, 體積輕便, 畫質相當地好, 解析力強, 散景漂亮, 顏色飽和鮮豔, 更重要的是二手價格超划算, ebay 上面, 品相 9 成新的鏡頭連運費不到 US$ 100, 也難怪有老外說道 "這隻鏡頭是價格最被低估的好鏡之一".
- Dec 20 Mon 2010 07:36
2010 冬 - 冬至 | 基隆正濱漁港 新北投圖書館
進入冬至後,天氣更加寒冷了。冬至的「至」是「最」、「極」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一天是冬天裡最寒冷的一天。
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的冬至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之後,日光照射逐漸北移,白天就越來越長,黑夜也越來越短了。古時候的人也會以冬至的天氣來預測過年的天氣,有句話說「乾冬至,濕過年」,它的意思就是:冬至這天如果是好天氣的話,過年可能就會下雨。
10 月份買過一本書 "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 書中介紹了正濱漁港, 這是一個位於和平島旁的小型漁港, 附近有魚市場與漁會, 離海洋大學也只有幾步路而已. 雖然常常路過, 卻從來沒有停下腳步過. 週六搭車往八斗子的途中, 不經意的一瞥, 那炫目的水面倒影, 讓我立刻按鈴下車, 一整個下午就在小小的正濱漁港邊隨拍閒逛, 港邊整修中的漁船, 零星的釣客, 冬天的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 邊吹著海風邊哼著歌, 讓人打從心底悠閒了起來.
Sony Nex-5 + Canon nFD 28mm/f2.8, ISO 200~800,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BW / Vivid 模式, 拍攝光圈 = 5.6~8.0.
港邊風情
- Nov 30 Tue 2010 14:08
2010 初冬 - 小雪 | Nex-5 隨拍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因為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以大陸黃河流域為主,所以這個節氣的特徵在台灣並不會出現。黃河流域在進入「小雪」後,天氣越來越冷,而且開始下雪;因為剛下雪,雪量並不多,所以才有「小雪」之稱。
在臺灣,這個節氣的氣候會變得比較寒冷,高山上也還不至於冷到下雪。進入這個節氣後,比較明顯的特徵是東北季風越來越強,有些地方因受到地形的影響,風勢較一般平地來得強烈,如新竹的九降風、恆春半島的落山風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東北季風。
最近兩個週末天氣變化比較大, 拍沒幾張, 於是趁著好天氣時, 中午到清大校園裏閒逛隨拍, 成功湖畔已經可以看到顏色鮮豔的紅葉, 像是在沉默地告訴大家 : 冬天來了.
Sony Nex-5 + Canon nFD 28mm/f2.8, ISO 200,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BW / Vivid 模式, 拍攝光圈 = 4~5.6.
我從辦公室窗戶往外拍攝的, 公司是位於新竹交流道旁, 窗外可以見到遠處交大旁的 梅竹山莊, 但是推開玻璃後反射出清楚的高速公路車流, 虛實之間形成真假難辨的畫面.
- Oct 31 Sun 2010 15:49
2010 深秋 - 霜降 | Canon FD 鏡頭數位化 (四) Sony Nex-5A + Canon nFD 28mm/f2.8 + nFD 50mm/f1.4
2010/10/31 第一次更新- 在更新的過程中, 不小心將原先的文章刪除, 導致該文上的留言也消失了, 特此對 Ricky Chang, isometry 兩位朋友致歉.
2010/11/7 第二次更新
進入秋天這個季節後,暑氣慢慢的消退,在夜晚和早晨,地面水蒸汽遇冷就凝結成露珠,如果遇到更冷的空氣就會結霜,所以將這個節氣叫做「霜降」。不過,在台灣平地出現「結霜」的機會並不多。
FD 鏡頭數位化 APS-C 數位機身的選擇有 : Samsung NX-10 與 Sony Nex-5, 考慮的重點是 : NX-10 有 EVF, 而 Nex-5 的畫質比較好. 我習慣拍 RAW 檔, 根據 Dpreview 的測試, NX-10 的 JPEG 與 RAW 之間的畫質相差不多, 約與 Nex-5 的 JPEG 畫質相當, 但是 Nex-5 拍攝 RAW 檔的畫質又好上一截, 因此 Canon FD 鏡頭數位化的進程就暫時停留在 Sony Nex-5 機身上, 也許將來會有更好的機身可以轉接 FD 鏡頭, 不過目前我很滿意這樣的搭配, 短期間之內不會再嘗試其它的組合.
最終還是敗了 Sony Nex-5, 除了上述畫質的因素之外, 另一個原因是考慮到轉接環的選擇性, 當然也是看到了下面的這篇文章後, 讓我對 Nex-5 更有信心, 文章作者是 Canon FD 論壇的 七郎兄, 他把 FD 鏡頭轉接到 Nex-5 機身上, 拍出不少好照片, 請注意 - 文中的轉接環內含腳架座, 這種轉接環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
- Aug 31 Sun 2008 20:44
Canon FD 鏡頭數位化 (三) NFD 100-300mm/f5.6L on Olympus E-500
Canon 的光學設計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瑩石鏡片的使用, 在各家量產鏡頭中, Canon 大概是使用瑩石鏡片最慷慨的廠家; NFD 望遠變焦鏡頭中有兩隻平價 L 鏡是使用瑩石鏡片, 分別是 NFD 80-200mm/f4L & 100-300mm/f5.6L; 精確的說法是這兩隻 L 鏡的鏡片組中均含一片瑩石鏡片及一片 UD 鏡片. 進入 EF 時代後, NFD 100-300mm/f5.6L 直接改款成 EF 100-300mm/f5.6L, 光學結構幾乎完全相同, 僅增加自動對焦功能, 而 NFD 80-200mm/f4L 並沒有直接 AF 化, 而是由新設計的 EF 80-200mm/f2.8L 接棒, 這隻 L 鏡的鏡片組中使用 3 片 UD 鏡片. 一直到 EF 70-200mm/f4L(小小白)才又開始使用 瑩石鏡片, EF 100-400mm/f4.5-5.6L 也是使用一片瑩石鏡片及一片 Super UD 鏡片.
http://www.mir.com.my/rb/photography/companies/canon/fdresources/fdlenses/fdzooms/100300.htm
EF 100-300mm/f5.6L 我曾經先後向台南的大華相機購入兩隻二手鏡, 品相都有 9 成新, 非常好的成像品質, 非常差的質感與 AF 性能, 也先後被迫地落入同事與老弟手裏, 上週在 Yahoo 上標了這隻 NFD 100-300mm/f5.6L.
使用上 NFD 100-300mm/f5.6L 與 EF 100-300mm/f5.6L 有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優缺點.
優點 : 價格合理(相對於其它的 L 鏡而言), 體積輕便, 300mm 端的畫質銳利, 全開光圈即是可用光圈, 成像顏色呈暖色調, 鮮艷飽和.
- Jun 29 Sun 2008 20:42
Canon FD 鏡頭數位化 (二) NFD 135mm/f2 on Olympus E-500
Canon FD 經典銘鏡中 NFD 135mm/f2 是最令我著迷的, 35mm & 135mm 這兩個焦段都歷經過百家爭鳴的時期, 幾乎各家都推出過 35mm/f1.4 & 135mm/f2 (or 135mm/f1.8) 規格的鏡頭, 而且各家的 35mm & 135mm 大光圈鏡頭都是一時之選; 而 NFD 135mm/f2 的表現, 我個人覺得比 NFD 85mm/f1.2L 更吸引人.
題外話 : 當 Canon 進入 EOS 時代後, NFD 135mm/f2 一直都沒有被 AF 化, 在 Canon 使用者的殷切期盼之下推出了 EF 135mm/f2L, 而這顆全新光學設計的鏡頭也的確延續了 NFD 135mm/f2 的傳奇, 成為 Canon 定焦鏡的代表作.
國外玩家的測試中, NFD 135mm/f2 有極高的解析力 :
中央/邊緣 f/2.0 f/2.8 f/4.0 f/5.6 f/8.0
line pairs/mm 125/114 157/125 176/140 176/140 125/111
這隻鏡頭全開光圈就有極佳的解析力, 散景也非常棒(比 NFD 85mm/f1.2L 更滑順), 顏色濃郁漂亮, 使用轉接環接在 DSLR 上, 最遠對焦距離大約 3 公尺, 只能用作微距攝影, 最近對焦距離並不太短, 放大倍率不高, 適合拍攝花草與大型的蝴蝶,全開光圈會有高光紫邊的現像, 光圈縮到 f = 4.0 後紫光就不明顯.
- Jun 16 Mon 2008 14:39
Canon FD 鏡頭數位化 (一) 轉接環 與 NFD 200mm/f4 macro
Canon FD 系統已經停產多年, 也不可能會有 FD 接環的 DSLR, 許多 Canon FD 接環的鏡頭仍在市面上流通, FD 經典銘鏡的表現仍讓人難以割捨, 在數位攝影為主流的現在, 延續 FD 鏡頭的生命唯一可能性是轉接到其它廠牌的 DSLR 上使用, 但是實作時卻讓人傷透腦筋, 因為 FD 接環與底片間的距離為 42mm, 在所有 DSLR 系統中, 只比 4/3 系統的 38.67mm 多一點點, 這個限制造成轉接上的極大困難.
Canon 原廠的 FD to EOS 轉接環有兩種 : Macro FD-EOS 轉接環 & 1.26X FD-EOS 轉接環, 前者是轉接環與接寫環的綜合體, 內部不含鏡片, 使用上的限制是無法對焦到無限遠處的景物, 後者內含鏡片, 相當於 1.26X 倍焦鏡與轉接環的綜合體; 兩者現在的二手價格都很高, Macro FD-EOS 轉接環 Yahoo 拍賣起標價為 NT$7000, 1.26X FD-EOS 轉接環則非常罕見, 價格通常都超過萬元臺幣以上, ebay 上有美國賣家出價 US$1400, 夠誇張的吧!!!
這兩種轉接環在使用時皆有不足之處, 尤其是 1.26X FD-EOS 轉接環, 由於轉接環內含鏡片, 因此多少會影響畫質, 而且轉接環凸出一節會深入鏡頭中, 如果從鏡頭接環處看得到後鏡片組的鏡頭無法轉接使用, 故只能用在部份的 FD 望遠鏡頭, 下面是相關的連結 :
www.mir.com.my/rb/photography/companies/canon/fdresources/fdlenses/fdeos.htm
臺灣常見 FD-EOS 內含鏡片的副廠轉接環, 經過轉接環鏡片後畫質極差, 就算是數千元等級的日本近代轉接環, 也完全無法令人接受, 因此這種產品首先就排除.
退而求其次, 目標放在 macro FD-EOS 無鏡片的副廠轉接環, 只求在 FD 望遠鏡頭上, 能提供足夠的對焦距離, 這點後面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