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臺灣的熱門大片應該就是 "海角七號", 現在全臺灣大概沒人不認識"國寶", 極少有人像我是在 2009 年春節假期才看完 DVD.
"海角七號"是以一疊由日本寄出的舊情書與現實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交織而成的文藝片, 觀看 DVD 時的第一時間就聯想到十幾年前的一部同樣由情書所勾勒出的日本文藝片 "情書".(主要的演員有 豐川悅司 及 中山美穗). 同樣是文藝片 "海角七號" 與日片 "情書" 表現方式卻是兩個極端, "情書"-優雅而內練, 劇情時而幽默時而悲傷, 時空交錯的場景傳達出對於愛情的憧憬與執著, 親情的衝突與包容, 在大雪紛飛的畫面裏激起觀眾的心中絲絲的暖意卻又留下淡淡的惆悵. 參考資料 :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1995/LoveLetter/LoveLetter.html
"海角七號" 則是南台灣的豔陽與熱情的美女開場, 熱情有勁卻也隱隱然彌漫著焦躁與煩悶的氛圍, "音樂" 這個要素, 搭配男女主角所散發出帥哥美女的魅力, 讓整個影片活潑生動起來, 加上配角各司其職的逗趣演出, "海角七號" 成為一部好看的愛情勵志電影, 成功吸引年輕族群的目光, 成為 2008 最賣座的本土電影.
看過影片後, 片中的幾個特殊的現象讓我有點感觸:
1. 應該不算是對導演的不敬, 當看到主角的手指在水面彈點的畫面時, 彷彿是看到早期國片般的古早味, 因為這樣的表現方式蠻"傳統"的, 現在的國片很難見到, 另外關於無法投遞的情書所帶出那段數十年前的戀情, 劇中處理得得有點單調.
2. 對於故鄉的歸屬感與現實生存條件限制的衝突, 就像是民代與男主角所代表的兩種心態, 這種問題現在普遍地發生在世界各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經濟受到衝擊, 本土意識也同樣地被激盪, 相似題材的電影變得很常見, 而且各國都有, 現實與理想的兩難, 雖然電影有個 happy ending, 但是現實生活卻不見得會盡如人意.
3. 焦燥不安與憤怒 : 從男女主角到國寶與民代, 時常伴隨著 苦悶, 焦燥不安 與憤怒的言行, 不知道是不是這種強烈情緒的演出方式讓演員比較容易發揮, 或是描述過去幾年中我們這個社會的縮影, 套句神鵰大俠楊過的名言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常常不如意也不要亂發脾氣, 我就常常後悔亂發脾氣, 正逢金融風暴肆虐, 實在鬱悶得很, 送給大家一句尼采的名言 "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 絕對不要放棄 !!!
後話 電影裏的恆春 與 我記憶中的恆春
第一次下恆春是在服兵役的團對抗演習時, 我所屬的砲兵營搭配步兵團進訓保力的 "三軍聯訓基地", 當時我們住在 恆春鎮 茄湖里, 是個遍地洋蔥田的丘陵地, 美麗純樸的後灣就在附近, 夜晚滿天的繁星與午後後灣的波光潾洵同樣令人禁不住地讚嘆, 從小在基隆長大的我從來沒看過夜空中會灑滿了星星, 抬頭的一霎那, 鄉愁與苦悶都不再沉重, 最妙的是後來我參加林園的民間駕訓班, 道路駕駛課程就是從林園到到恆春, 那真是個有趣的經驗, 學開車剛上路, 右腳怕得不敢離開煞車踏板, 車子龜在路上, 教練想快點結束課程, 伸腳過來幫我踩油門, 一路上就在油門與煞車的拉拒之下到了車城, 回想起來還蠻有趣的, 看著電影中的恆春, 當年的往事一股腦地湧上心頭, 一時卻分不清其中的酸甜苦辣, 影片中的恆春已經變成渡假天堂而不復當年的純樸, 心中不禁懷念起當年在恆春那個簡簡單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