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音響迷必然會費心思在線材上. 而現在的線材動輒上萬乃至十數萬, 我是音響小氣鬼, 器材有一半是自己組裝的便宜貨, 高價的線材用不起, 所以專門尋找平價好聲的線材.

這次比較的平價訊號線, 都是價位不超過 NT$ 2500 純銅材質訊號線. 共計有 16 種 (除了 QED 與 Chord 之外, 都是購買裸線, 自行製作).

1. 47 Lab STRATOS 0.4mm 單芯線 : 47 Lab STRATOS 單芯線是透過 "牙尖嘴利音響頻道" (
http://www.cynicalaudio.com/2012/12/47-lab-strotos.html) 網站中的介紹, 47 Lab STRATOS 單芯線有兩種線徑, 0.4mm/26AWG 適合訊號線, 0.65mm/22AWG 適合喇叭線. 當時想找一款平價的機內配線, 才購入這條線, 先試做了一對訊號線, 第一個印象是 動態適中, 音場大, 中高頻漂亮, 以聲論價是物美價廉的好線, 仔細比較後 : 47 Lab STRATOS 的音場比較接近聆聽者, 音場定位良好, 高音明亮但不刺耳, 全頻段動態良好, 聲音不鬆不緊, 有著令人愉悅的音色, 中高音能量略多於低頻. 如果使用 47 Lab STRATOS 單芯線製做訊號線, 需要兩條單芯線組合成一條訊號線 : 一條訊號端, 一條為地端. 所以左右聲道兩條訊號線一共需要四條單芯線. 這種構造的訊號線有個無法迴避的缺點 : 沒有隔離層, 無法屏障雜訊. 還有可能造成左右聲道串音, 進而影響定位, 所以左右聲道訊號線不要太貼近.

2. 47 Lab STRATOS 0.65mm 單芯線 : 47 Lab STRATOS 單芯線有兩種線徑, 0.4mm/26AWG 適合訊號線, 0.65mm/22AWG 適合喇叭線, 在產品規格中有提到 0.4mm/26AWG 不論是線材重量與線材直徑, 對於共振的抑制有最佳的效果, 可以達到最好的音質, 只是不知道 0.65mm/22AWG 適合喇叭線的依據又是甚麼? 原本是覺得 22AWG 對於喇叭線來說實在是太細了, 直到發現 AudioQuest Diamondback 訊號線的線徑達到 22AWG. 這樣說來 0.65mm/22AWG 應該也可以製作成訊號線. 理論上直徑比較粗的單芯線, 表面積與截面積都增加, 前者有利於高頻, 後者則可增進中低頻, 既然原廠定位是喇叭線, 音色均衡度應該不會有問題. 整體音色類似 0.4mm, 只是聲底更豐潤寬鬆些.

3. Canare L-4E6S : 是幾種線材中價位最低, 線身很柔軟, 鍍錫隔離層編織嚴密, 隔離效果好. 內部有四股多芯線, 兩白+兩藍, 製成訊號線時 兩條藍色接訊號端, 兩條白色接地端. 隔離層在輸出端接地端, 輸入端剪去不接. 關於聲音方面, 音場比較接近聆聽者, 音像清楚, 高低頻中規中矩, 中頻飽滿, 全頻段動態良好, 聲音有點緊, 但不至於有壓迫感, 整體音色溫暖. 這條線的中頻富有感染力, 尤其是人聲的表現.

4. Canare L-2T2S : 是幾種線材中價位次低, 線身很柔軟, 鍍錫隔離層編織嚴密, 內部有兩股多芯線, 製成訊號線時 一條接訊號端, 另一條條接地端. 隔離層在輸出端接地端, 輸入端剪去. L-2T2S 的規格中寄生電容只有 L-4E6S 的一半, 但是音色聽起來幾乎是相同,
 高低頻“似乎”有好一點, 其實以每公尺 100pF 或是 200 pF 這種寄生電容的差別而言, 1~2公尺長度是很難察覺音色的不同.

5. Mogami 2549 : 是幾種線材中價位第三低, 隔離層並沒有編織, 也沒有鍍錫. 內部有兩股多芯線, 製成訊號線時 一股接訊號端, 另一股接地端.  隔離層在輸出端接地端, 輸入端剪去. 音色表現 : 音場開闊, 音像清楚, 細節優異, 全頻段動態良好, 高頻延伸佳, 高音音色有點緊, 中低頻中規中矩, 避免使用在音色偏亮的音響系統中, 否則容易造成高頻刺耳.

6. AudioQuest Diamondback : AudioQuest 線材常常前後幾代的產品同時出現在市場上, Diamondback 是十多年前的產品, 不過現在仍然買得到. 我是在 新竹視紀音響 購買的裸線 (單聲道) NT$ 1200 /公尺的價位是這篇平價線材中最高, 為 Canare L-4E6S 的 35 倍. AudioQuest 的平價銅線的導體材質有 : LGC(長結晶銅), PSC(完美表面銅), PSC+(完美表面銅+). 三種銅線都是長結晶銅單芯線, PSC 是在 LGC 銅線的表面加工, 使其更光滑, 高音傳導更優異. PSC+ 則是高純度的 PSC 線材.  另外從 RCA 端子也可區分線材的等級, 鍍金端子均是平價線材, 更高等級的線材是鍍銀端子. AQ 高階線材還增加了 DBS 裝置, 強化隔離降噪外層, 更粗的單芯線徑. 最高級產品則是使用 PSS 單晶銀線材. AudioQuest Diamondback 有雙重降噪, 外線徑大約是 9mm 左右. 新款同等級的 Big Sur / Golden Gate 雙聲道合併線徑遠不及單聲道的 Diamondback. 內部有三股 22AWG PSC 單芯線, 可以製作平衡線及非平衡線, 製成非平衡線時 一股線接訊號端, 其他兩股接地端(等效線徑 19AWG). 隔離層在輸出端接地端, 輸入端剪去. 音色表現
 : 音場寬廣, 音像清楚, 高頻圓滑細緻, 中頻平淡中性, 低頻寬鬆飽滿, 全頻段動態與速度並不出色, 整體音色中性而溫潤, 聆聽時輕鬆無壓迫感, 在音色偏暗的音響系統中可能會讓音樂沈悶. AudioQuest 的線材理論:https://www.audiovisualonline.co.uk/media/audioquest/pdfs/aq_cable_theory.pdf

7. AudioQuest Copperhead : Copperhead 是在 Ebay 上買的二手線材, 單聲道 6 公尺長, 狀態良好. 一聲道每公尺的價位是 47 Lab STRATOS 的1.75倍, 是 Diamondback 的 37%, 線材的構造是同軸線, 左右聲道完全獨立, 隔離層只有鋁箔包覆, 鋁箔附著單股 drain wire 為 22AWG PSC 單芯線, 中軸是單股 22AWG PSC 單芯線, 比 Copperhead 高一級的線材是 Diamondback, 再進階的 King Cobra 使用 PSC+ 銅材, 與 King Cobra 同等級的前後代訊號線有 Viper 與 Mackenzie. 這系列訊號線的音色走向是低頻豐厚, 高頻略暗, 不過新一代的 Golden Gate, Big Sur 除了是雙聲道合併封裝之外, 線徑與銅材都變細了, 音色走向改變成更好的高頻, 優秀的細節, 透明凝聚. 也許是因為價位合理, Copperhead 經常被使用在 Center/Subwoofer 聲道的訊號線, 而 Audioquest 專為 Subwoofer 設計的訊號線卻是使用鍍銀銅線(Silver-Plated Copper). Cooperhead 製成訊號線時 中軸接訊號端, drain wire 接地端. 總體音色在聽感上與 Diamondback 稍稍不同, 高音圓潤, 量感略為不足, 這點與 Diamondback 差不多, 中低頻略較 Diamondback 豐厚飽滿, 人聲感染力強, 音場與定位都相當優異, 結像立體, 是一條中低頻很好聽的訊號線.

8. AudioQuest ITA-3/3 : 這條線是在 永翎音響 買的裸線, 雙聲道每公尺的價位與 47 Lab STRATOS 相當, 是 Diamondback 的 23%, 線材的構造是同軸線, 左右聲道各自獨立封裝再併連膠合, 隔離層外層使用 8 股 30AWG PSC 單芯線與塑料混合編織, 孔眼頗大並不嚴密, 內層是鋁箔包覆. 中軸是單股 24AWG PSC 單芯線, 製成訊號線時 中軸接訊號端, 隔離層接地端. 音色明朗飽滿, 聲音的寬鬆感不如 Diamondback, 高中低三頻雖然仍然稍微偏重低頻, 但是高音量感略有提升人聲感染力強, 音場與定位都相當優異, 結像立體, 整體音色開朗明亮, 裸線價格約是其六分之一.

9. AudioQuest Mini-5 : AudioQuest Mini 是屬於 CinemaQuest 系列的產品, 市場定位是在家庭劇院影音系統. Mini-1 線材是 LGC, Mini-3 線材是 PSC, Mini-5 線材是 PSC+, Mini-7 是 "線材為 PSC+ 搭配 48V DBS". 這系列的線材雖然也都是單芯銅, 線徑只有 27AWG, 價位也低於音響等級的線材. BTW 現在的音響級線材 Big Sur / Golden Gate 的線徑與 RCA 端子也比以前的 Diamondback 或是 Copperhead 縮水不少.  Mini-5 每聲道有兩股 27AWG 單芯銅線分別是 訊號端 與 地端. 同樣是近期的平價產品, 所以整體設計與 Golden Gate 相似, 左右聲道合併封裝, 外線徑也相當, 估計內部銅線的線徑也差別不大. 差別在於 Mini 只有鋁箔包覆隔離, Golden Gate 則是雙層隔離. Ebay 已經找不到 Mini-7(後來有看到, 價位大約與 Big Sur 相當). 也沒有 RCA 端子版本的 Mini-5. 只剩下 3.5mm 耳機端子的 Mini-5 版本, 長度有 3公尺 與 5公尺兩種. 兩者價差只有 NT$ 300, 如果買來重製的話, 5公尺訊號線會比較划算, 移除耳機端子後, 相當於 5公尺 PSC+ 裸線, 雙聲道每公尺的價位與 AudioQuest ITA-3/3 相當, 這款線與 47 Lab STRATOS 0.4mm 的線徑差不多, 又同是單芯線, 音色中性, 動態適中, 速度並不突出, 高音溫潤細膩, 中頻柔美又有點糯, 相當好聽, 低音Q彈, 量感略少, 音域平衡拿捏得很好, 低頻雖然不如 Diamondback 的寬鬆飽滿, 但是聲音的透明度與細節極佳, 音場定位精確立體, 人聲鮮活, 抑揚頓挫表達得很有韻味. 以聲論價, 絕對超值, 不得不說一句 : 27AWG PSC+ 很厲害.

10. AudioQuest ITA-5/5 : 某天在 Ebay 上看到 AudioQuest Black Mamba II 二手訊號線, 據稱是 PSC+ 線材. 雙聲道 5 公尺 NT$3200. 大約是 AudioQuest ITA-3/3 全新裸線價格的 1.25 倍. 等到裁切重製成 1公尺訊號線時, 才發現其內部是 ITA-5/5. 線材的構造與 ITA-3/3 完全相同, 材質升級成 PSC+. 音色則是介於 Mini-5 與 ITA-3/3 之間. 比 Mini-5 的中低頻更豐潤些. 比 ITA-3/3 的高頻更明亮細緻, 動態也更好些. 由於是二手線材, 所以這個價格來比較並不公平. 不過以聲音來說是非常值得購入的線材.


11. AudioQuest ITA-1/1 : 在 Ebay 上買到超低價線材, 15 公尺 NT$1900. 線材的構造與 AudioQuest ITA-3/3 完全相同, 線材是 LGC 材質. 這也是第一次介紹 LGC 訊號線. 原本以為使用 LGC 的 ITA-1/1 高音會偏暗, 但是實際聆聽時聽感卻與 PSC 線材差不多. 缺點是 : 高音音色比較硬, 不夠圓潤, 中低音與動態的表現不過不失, 以這種價格真可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非常超值.

12. AudioQuest Mini-A : Mini-A 與 Mini-5 都是屬於 CinemaQuest 系列的產品, 相同的構造, 差別在於線材的銅線材質不同. Mini-A 與 Mini-1 都是使用 LGC 材質, 只是線材外部材質與包覆不同. 雖然都是 LGC 銅材, Mini-A 的線徑就比 ITA-1/1 細得多. 在 Ebay 上看到了 (RCA - RCA) 12公尺 Mini-A 訊號線, 價位是 NT$1800, 於是買下來打算當作機內配線使用. 不過還是要先確定其音色. 所以照例重製 1公尺的訊號線試聽, 還可以驗證導線的線材直徑與音色的關係. 整體音色
與 ITA-1/1 的音色近似, 音場優異, 中低頻響應良好, 高頻響應比起 ITA-1/1 量感要稍多些, 動態與速度動態表現普通, 不如 Mini-5 透明與鮮活. 讓人意外的是人聲極具感染力, 尤其是中頻很好聽. 由於外線徑細小, 照原計畫作為機內配線相當合適, 也可以製作成 USB 線.

13. AudioQuest Mackenzie : 也是在新竹視紀音響購買的裸線 (單聲道) NT$ 900 /公尺, 我在購買 Diamondback 時, 原先是想購買這條線, 但是視紀音響一時之間沒有找到, 於是改買 Diamondback, 最近他們發現還有 3.3 公尺的庫存, 於是以 NT$ 3000 購入, 分別製成 0.75 與 0.9 公尺兩對訊號線. 這條線的外包覆線徑比起 Diamondback 要縮水一圈, 比 Big Sur / Golden Gate 的外包覆線徑要稍粗一點. 內部構造是 雙層鋁箔隔離層, 並且有三層降噪包覆, 不僅背景更安靜, 高中低頻的平衡也更好, 同樣是 PSC+ 線材, Mackenzie 與 ITA 5/5 整體音色略微偏向中低頻, mini-5 則是略微偏向高頻, 這樣的差別應該是 線材的構造 與 導体粗細 所造成的結果. 三者都是非常好聽均衡的訊號線, PSC+ 銅材的確相當優異. 聽過這麼多 AudioQuest 的平價線材, LGC 與 PSC 的差別在於高頻的質感, 但是量感卻差別不大, 音場寬闊, 定位好, 動態與速度普通, 高頻響應比較保守. 但是 PSC+ 則是改善了動態與高頻, 如果經費許可, 建議直上 PSC+ 線材.


14. QED Performance Graphite : 這條線在國內比較少見, 露天上的價位頗高, 不過 ebay 上的價格卻相當合理. 音色表現 : 音場寬闊, 音像清楚, 細節優異, 高中低頻延伸佳, 全頻段動態不錯, 聽感不鬆不緊, 音色微暖. 這條線在我的系統上表現得中性, 像一杯微溫的白開水, 沒有明顯的缺點, 不過也沒啥味道, 很不錯的參考線材.

15. Chord C-line : 這條英國平價訊號線在國內很少人提及, 過去幾年一直都在 "What Hi Fi" RCA 訊號線榜單上. ebay 上的價格並不高, 但是運費是個問題, 新冠疫情之後, 海外運費高很多, 首先是川普為了平衡貿易, 提高郵購運費. 再者是政府也對海外購物課稅. 反而天貓的售價很合理, 會不會買到假貨? 如果是 AudioQuest 線材就絕對不能在淘寶買, Chord C-line 這種冷門線倒是不必擔心. 這條線是英國設計, 台灣組裝, 應該是 OEM 的產品, 可惜台灣卻不容易買到. 音色表現 : 音場與定位的表現良好, 高中低頻均衡度佳, 全頻段動態良好. 聽感上比 QED Performance Graphite 更溫暖些, 中頻飽滿略帶甜味, 聽管絃樂時, 各部樂器和諧度良好, 是一條非常悅耳的線材.

16. Neotech NEI-3002III UP-OCC : 常見的萬隆的單晶銅訊號線有 3001, 3002, 3004. 其中有裸線零售的是 3001(1500/公尺) 與 3002(920/公尺). 3002III 有很札實的雙降噪隔離層. 內部有兩股 19AWG 高純度單晶銅多芯線與單芯線絞合, 分別是 訊號端 與 地端. 音色表現 : 由於是多芯線與單芯線絞合, 可以想像地具有兩者的優點, 但是也有兩者的缺點. 音場寬闊, 頻寬延伸佳, 動態良好無壓迫感, 全頻段量感均衡, 多重隔離與避震使得背景安靜, 中高頻明亮, 低頻質感好, 音色華麗明快, 比 QED Performance Graphite 更具音響性. 雖然各方面表現優異均衡, 各音域之間的均衡是搭配時需要注意的. 整體音色不如 AudioQuest 單芯線開放自然. 音響系統的音色若是偏向活潑, 華麗, 明亮, 陽剛, 搭配 3002III 要當心不耐久聽, 這樣的屬性 47 Lab STRATOS 訊號線也同樣具備, 所以彼此的搭配要特別注意.

上述的線材, 純銅材質的單芯線頻寬比不上多芯線, 但是各頻段的能量自然分布, 聽感上通透自然. 純銅材質的多芯線正好相反, 可以做到高中低頻都延伸得很好, 但是各頻段聽感卻可能不一致, 導致某些頻段的聲音比較緊.

手邊的這些線
該怎麼運用在系統上?
1. AudioQuest 線材絕大部分是單芯線, 音色中性, 音場表現優異, 動態一般, 音色無毛燥感, 即使是音量高於正常電平, 音樂也依然平順溫潤. 是最容易搭配的線材.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你要買這麼多的 AudioQuest 訊號線? 首先 AudioQuest 的線材大部份是單晶銅線/銀線, 而在市面上的單晶銅線材中, 只有 AudioQuest 有各種不同規格, 不同結構的平價線, 而且 ebay 上二手線材價格更合理. 其他如 萬隆 或是日本線材的可選擇性都很少. 再者 AudioQuest 自有一套聲音音質的理論, 這是其他廠商欠缺的, 最近我在做 A/B 測試時竟然發現 47 Lab STRATOS 0.65mm 訊號線的 "聽感音量" 竟然小於 AudioQuest Mini-5 的  "聽感音量", 兩者都是單芯線, 這種現象讓人訝異. 至於 AudioQuest 新一代訊號線的音色走向, 明顯與以前的產品不同, 例如 Golden Gate, Big Sur 都有相當好的細節, 更大的頻寬, 更凝聚的聲線, 迎合現代音響評測的要求.  
2. QED Performance Graphite, Chord C-line, Neotech NEI-3002III UP-OCC : 這三條線基本上是沒有個性的
多芯線, 音場表現優異, 動態良好, 全音域平衡度佳.
3. Canare L-4E6S, Canare L-2T2S : 這兩條線的動態良好, 偏暖調性, 中低頻耐聽, 音響性良好.
4. Mogami 2549, 47 Lab STRATOS 0.4mm, 47 Lab STRATOS 0.6mm 單芯線 : 這三條線的動態佳, 音場好, 高頻比較優異, 音響性良好, 音場與定位都很不錯.
建議燒友的手邊最好準備幾種 中性/高頻/低頻 不同屬性的訊號線, 一旦器材變動時, 可以找出合適的搭配, 然後再依照線材的屬性升級.


以一套系統大概需要兩對訊號線, (訊源 -> 前級) 與 (前級 -> 後級). 理論上這兩對訊號線對音質的影響是一樣的. 但是根據我的聆聽經驗, (前級 -> 後級) 所使用的訊號線對音質的影響高於 (訊源 -> 前級) 所使用的訊號線, 同樣的, 後級使用的電源線與喇叭線對音質的影響也非常直接而明顯. 所以 (前級 -> 後級) 間的訊號線應該優先考慮. 在我自己的系統中, 經過幾個月的反覆試聽比較, 前後兩對訊號線都是使用 AudioQuest,  前後使用 Mini-5 + Copperhead 的組合或是 Mini-5 與 Chord C-line 搭配, 得到令我滿意的聲音:良好的解晰力, 寬廣的音場, 立體的定位, 溫潤鮮活的人聲.

線材並不是名牌高價就代表好聲音, 有國外網友把全套 AudioQuest 線材換成 47 Lab STRATOS. 也有國外網友認為 Canare, Mogami, Belden 音色優於 AudioQuest Mackenzie (PSC+) 與 Neotech NEI-3001 III. 問題的癥結在於 "搭配". 以 AudioQuest Mackenzie 或是 King Cobra 等 PSC+ 等級的中價位線材, 叫好者很多, 也有人評價這些線材使得音樂變得毫無生氣, 但是事實上這是整個音響系統的問題, 只不過被線材凸顯出來罷了, 畢竟訊號線只是系統的一個環節, 不要期待線材能夠完全彌補系統的缺點. 與其花大錢購買昂貴的線材, 不如優先更換訊源或是擴大機. 當然更換器材, 甚至是改機換真空管之後, 線材也要調整, 原本的線材, 可能不再與新器材音色形成互補.

附註 : 由於聆聽環境與音響設備不同. 以上的比較僅供參考.

隨筆 : 記錄一個關於線材的故事 : 25年前, 我在工研院工作, 同時也住在工研院內宿舍, 當時的音響設備是 : Harbeth LS 3/5A, 音樂與音響20週年紀念真空管綜合擴大機 VTA-20, Pioneer 倒置型 CD 播放機, Monarchy Audio DIP, CS4328 DAC. 之所以購入了 Monarchy Audio DIP 是因為對 Pioneer CD 的 Spdif 數位輸出品質不滿意, DIP 的原理是將 Pioneer CD 的 Spdif 數位輸出訊號重新鎖相, 降低 Jitter 後, 再輸出到 CS4328 DAC. DIP 的輸入端子是 RCA, 輸出端子有 BNC 與 RCA 兩種, BNC 端子的特性阻抗比較正確. 因此我將 CS4328 DAC 的數位訊號輸入端子由 RCA 也更換成 BNC. "CD -> DIP" 與 "DIP -> DAC" 兩條數位線都是選用 Belden. 有天早上我們課長(侯o仁)拿了條粗重的數位線讓我試聽, 這條數位線是 BNC 接頭, 材質是鍍銀線或是銀線. 正好可以接在 DIP 與 CS4328 之間, 當天吃過午飯後就直接回宿舍試聽, 同行還有兩位同事, 這兩位同事並不是發燒友, 就只是湊熱鬧. 回到宿舍更換線材後, 一開聲立刻發覺音色有異, 原本我的期待是 : 優異的數位線可以降低數位訊號的位元錯誤率, 降低時脈的 Jitter, 音樂會更清晰, 樂器人聲定位更明確, 背景更安靜. 沒想到結果卻是高頻能量變強, 導致整體音色失去平衡. 兩位吃瓜的同事聽得很高興, 我則是滿頭問號. 後來把線材反覆更換, 我們三人都能察覺樂音的變化, 並不是我個人的幻覺. 大家都是工程師, 對數位訊號並不陌生, 但是為何更換數位線會改變音色卻不明所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