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 正當我陶醉在 MDR-MA500 的音樂中, 結果被同事激烈地抗議, 在辦公室裏聆聽開放式耳機時會吵到旁人 !!! 環顧手邊的耳機清一色都是開放式耳機, 這下又得開始敗家, 密閉式耳機如 ATH 木殼耳機, SONY MDR-Z7, ..., 評價都很好, 不過價格也都不便宜, 尋尋覓覓終於發現 C/P 值超高的 JVC HA-RX700 與 HA-RX900, 不論國內外都獲得一致的好評, 不過這兩款耳機都已經停產, 最後在淘寶上買到庫存新品, 兩者的價格分別為 NT$ 900, 1100.

JVC HA-RX700 : 全密閉式的設計, 使用直徑 5 公分 磁鐵耳機單體(CCAW 音圈 / 48 Ohm), 全塑膠材質製的全罩式耳機, 105mm 大型耳罩, 支架設計札實耐用, 整隻耳機的分量不輕, 重量為 330g, 在網路上素有"窮人的 XXX"的稱號, 據說聽感與 ATH 某些"女毒"耳機近似, 適合欣賞嬌媚柔美的女聲音樂, 不過實際聽過之後, 發現並不是想像中的獨沽高音一味, 而是三頻均衡的機種. 聲音密度中等, 高音延伸得很好, 是這隻耳機的特色, 中低音恰如其份, 質感並不差, 整體音色是中性而高音略帶甜味, 空間感相當不錯, 沒有一般密閉式耳機常有的筒音, 長時間聆聽不如 SONY MDR-MA500 那般輕鬆, 不過跟一般的開放式耳機比起來差不多. 缺點就是耳罩的材質不佳, 也無法避免悶熱與沉重的配戴感.
RX700.jpg

JVC HA-RX900 : 半密閉式的設計, 使用直徑 5 公分 磁鐵耳機單體(CCAW 音圈 / 64 Ohm), 塑膠與金屬材質混搭的全罩式耳機, 105mm 大型耳罩, 支架設計札實耐用, 整隻耳機的分量略重於 RX700, 重量為 350g, 在網路上同樣也有"窮人的 XXX"的稱號, 由於採用密閉式的設計, 中低音比 RX700 要豐厚些, 音色也比較溫暖, 高音的表現與 RX700 大致相同, 整體聽感反而接近 SONY 耳機, 整體來說算是一隻很全面的耳機, 耳罩的材質也比 RX700 要好, 以其價位幾乎是無可挑剔.
RX900.jpg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邊累積了幾隻耳機. 耳道式與耳罩式都有, 前兩天與同事聊天, 他原本是耳機的玩家, 後來想開了全部出清, 其中一套 STAX 靜電耳機系統還是我幫忙 貼文出售的, 最後只剩下 MB Quart QP400 因為品相不好, 長期借給我使用. 問他為什麼不玩了, 他說得很有哲理 : "花很多錢去買旗艦級的耳機, 為了搭配耳機, 又花了大錢買耳擴與音源, 結果這麼好的系統, 往往聽不了多久耳朵就受不了, 這不是很可笑嗎?". 誠哉斯言, 我之所以會購入 HE-400i, 其實也是想要一隻耐聽的耳機. 買的時候是冬天, 聽了幾個月之後, 就把 HE-400i 收起來了, 不是聲音不好, 實在是 HE-400i 佩戴起來太悶熱, 不適合在夏天使用. AKG K702 賣給同事了, Grado SR80i 空間感不好, 考慮到配戴舒適性, 重播人聲的音質, 價位合理, 最後就把目標鎖定在 SONY MDR-MA900 & MDR-MA500 兩款早已停產的家庭劇院耳機.

SONY MDR-MA900 : 承襲自 MDR-F1 的 Open Air 設計, 是 SONY 比較少見的開放式機背耳機, 這點與 
 QP400, HE-400i 相同, 重點是 "耳罩與耳機單體間也是開放式的設計", 簡言之這隻耳機就像是在耳朵邊懸空地掛著兩個小揚聲器, 為了增加音響特性, 特別選用直徑 7 公分 磁鐵耳機單體(OFC 音圈 / 12 Ohm), 聽感介於耳機與揚聲器之間, 受到完全開放式設計的影響, 聲音在傳遞到耳朵的路徑上會有部分流失, 因此聲音密度比較小, 隔音效果差, 高音略偏暗, 纖細而不刺耳, 低音份量雖然充沛, 但是質感不算好, 中音溫暖略帶甜味, 人聲非常好聽, 空間感也相當不錯, 最棒的是音色輕鬆自然, 久聽不累. MA900 整隻耳機的重量不到 200g, 佩戴時毫無負擔又透氣. 缺點是由於過度輕量化的結果, 造成支架的機構太過單薄, 即使部分零件使用金屬材質, 結構仍然非常脆弱. 現在日本的庫存新品大約是 NT$ 9500.

MDR-MA900 2.jpg

MDR-MA900.jpg
Open Air 設計
 
SONY MDR-MA500 : MA 系列耳機一共有 MA900, MA500, MA300 與 MA100 四款. 可惜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 MA900 的獨特設計, 而忽略了其他三款開放式機背耳機. MA900 的支架脆弱, 實在不太適合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使用. 而依照過去的經驗, 次一級的 MA500 音色上應該也值得期待, 網路上的 Review 非常少, 只有兩三篇, 不過評價都還不錯. MA500 使用直徑 4 公分 磁鐵耳機單體(CCAW 音圈 / 40 Ohm), 整體的設計也回歸到傳統的開放式機背, 特點是耳機單體懸掛在由人工皮革材料制成的浮動系統上, 可以減少聽診器效應. 高音略偏暗, 纖細而不刺耳, 低音的量多質感好, 中音是 MA 系列耳機最棒的部分, 溫暖略帶甜味非常悅耳. 由於單體採取貼耳的設計, 聲音密度比 MA900 高, 空間感的規模不大, 聽感類似位於小型室內表演空間的前排座位. 支架機構是使用並不厚實的全塑膠材質, 設計也不如同價位的耳機, 儘管如此還是遠比 MA900 的支架來得可靠. 也因此整隻耳機的重量上升為 250g, 佩戴的感覺與同樣號稱是 Open Air 設計的 GRADO SR80i 近似, 雖然都是貼耳的設計, SR80i 的空間感卻不太好, 而 MA500 的空間感與細膩度都優於 GRADO SR80i.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偉良電子購入的 SU3 ESS9018 DAC 一直放在辦公室使用, 搭配 清風 E-100, 效果相當不錯. 某天在家裡逗小貓玩, 無意間看到塵封已久的 DAC, 這台 DAC 是我自己在二十幾年前所組裝的. 當年在 DIY 領域裡有一陣子流行 CS4328 套件. 我組裝的套件是由 許珍孝 先生發行的 Obsession OD-A1, 機箱上下層是木板, 設計的重點是 : CS8412 I2S 輸入 + CS4328 DAC + 12AU7 真空管低通濾波器 Buffer. 當年許先生在新莊輔大附近開工作室, 梁中鍔先生的工作室就在他的樓上(下?). 趁著興致來了, 乾脆就檢查整理一下. 打開 DAC 機箱檢視電路板, 竟然發現數位板上的 5 顆 ROE 低耐壓電解電容的其中 3 顆發生頂部隆起的情形, 拆下來檢查, 果然是內部電解液乾涸, 同一片板子上的其餘 Muse 與 飛利浦 電解電容卻完全沒有異狀, 心中不免有些訝異, 低耐壓電解電容主要是使用在數位電路板, 並沒有高溫高電壓容易造成電容劣化, ROE 電解電容的價位是最貴的, 品質卻不符合其價位. 換下這五顆電容之後, 接著再拿掉電壓放大級的陰極電容, 陰極電容主要的功能是增加放大率, 降低自回授量, 不過同時也會對低頻響應有影響, 考慮到電解電容使用壽命問題, 還是放棄使用陰極電容, 代價是自回授量變大, 放大率降低, 好處是頻率響應會改善. 最後一步是 "以 XMOS U8 非同步數位傳輸模組 取代 SPDIF 輸入". 以往 SPDIF 的訊號品質一直是個問題, 不同的訊號源, SPDIF 的時脈誤差(jitter) 都不相同, 我所使用的 Pioneer 倒置式 CD player 的數位輸出訊號品質也不是很好, 所以還得再使用 MONARCHY DIP 對 SPDIF 再做一次 reclock 以求心安. 至於效果能有多好就很難說了. 現在 XMOS U8 非同步數位傳輸模組可以直接以 I2S 提供 low jitter 數位資料給 DAC, 訊號品質等同於 CD player 內部設計, 不但音質好, 系統也可以簡化. XMOS U8 模組也是購自偉良電子, 品質還不錯, 除了 I2S 輸出之外, 也有 SPDIF 輸出. 當 XMOS U8 的 I2S 輸出接上 CS4328 之後發現聲音有問題. 原因應該是 I2S 不只一種格式, XMOS U8 的 I2S 輸出格式與 CS4328 預設的輸入格式不一致才會導致這種結果, 想來想去乾脆別操這個心, 沿用原本的設計, 直接把 XMOS U8 的 SPDIF 輸出接到 CS8412 SPDIF 輸入, 由 CS8412 解出 I2S 提供給 CS4328. 這樣一來兼顧音質與便利性. 

IMAG0123_s.jpg
當年組裝這部 DAC, 電子元件是下了重本, 不過機箱與螺絲實在不怎麼樣, 數位板上穩壓IC的螺絲都生鏽了.

改機完成後免不了要試聽比較, ESS9018 無愧於其規格, 不論是 SNR, 動態, 高音的延伸與音質的細膩, 都要比 CS4328 好上一截. 而 SU3 的價格卻只有 CS4328 的 1/3. 那麼這部 CS4328 就完全不行了嗎? 當然也不能這麼說. CS4328 的音響性完敗是事實, 但是卻很好聽, 音色輕鬆溫暖是最吸引人之處, 以耳機長時間聆聽音樂也不容易累. 試過幾個廠牌的 12AU7 / E82CC 各有優劣如下:
1. 金龍管 E82CC-01 : 音響性優異, 空間感好, 音質中性透明細膩, 管味偏淡. 金龍管是大約二十幾年前 38度C 蔡鴻仁博士到曙光廠下單投產的真空管, 當時的市場上的評價平平. 沒想到用在此處卻非常合適.
2. RCA 12AU7
(50年代,白色印刷長黑屏方環) : RCA 的管子中高音似乎都很優秀, 音色明亮圓潤, 速度適中, 臨場感優於空間感, 相當棒的管子.
3. RCA 2013/6211/E80CC/n(50年代,長黑屏方環) : 這隻管子的特性是介於 12AU7 與 E80CC 之間. 燈絲電流與 12AU7 相同, mu 值與 E80CC 相同. 特別要注意的是 "耐壓只有 200V". RCA 2013 內部結構與音色近似 RCA 12AU7, 但是由於增益比較大, 當放大率固定時, 回授量也會比較大. 整體細節更豐富, 音色明亮, 搭配不當時容易有吵雜感. 同樣由於這支管子的增益大, 在無回授電路上可能會發生 Clipping.
4. Tungsram 12AU7A : 包裝是黃綠色的 Amperex 紙盒, 管子上並沒有印刷字樣, 內部有個小鐵片, 上有打印數字, 據此猜測可能是 Tungsram 廠的產品. 音色很棒, 中頻豐潤甜美, 高低頻也很好, 臨場感優於空間感, 是比較有管味的平價管.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風 E-100 使用一段時間之後, 累積了一些想法, 所以有了二號機的誕生.

原本的清風 E-100 的高壓穩壓電路, 嚴格講起來並不是穩壓電路而是主動式濾波電路, 對於類比放大電路來說, 我個人覺得主動式濾波電路比起回授型的穩壓電路在音色上要自然得多. 果不其然, 同樣的耳擴電路, 有位老外 Aren van Waarde 實驗後的結論是 C-L-C 被動式濾波電路的音色比高壓穩壓電路來得好. 我很喜歡 E-100 一號機的音色, 但是對於 C-L-C 被動式濾波電路的優點也深感認同, 由於 E-100 的機箱容量很小, 不容易修改驗證. 而且 E-100 全機成本不超過 NT$ 5000, 所以乾脆再裝一台 C-L-C 被動式濾波電路的二號機互相比較.


power.gif
Rudy van Stratum 先生的原始電源設計圖

E-100 power copy.jpg
E-100 高壓電源設計.

Aren van Waarde 的原文摘錄如下 :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手邊累積了幾隻耳機. 耳道式與耳罩式都有.原則上這兩種耳機都會有配戴舒適性的問題, 也無法像揚聲器那般地重現大部分錄音的音場. 卻可以隨身攜帶自由地享受音樂. 同價位的產品, 耳罩式耳機通常容易得到比較好的音質, 耳道式耳機的低音常常因為耳塞的鬆緊而改變, 不過耳道式耳機輕便又好推, 這點也是耳罩式耳機所比不上的.

自從完成真空管耳擴以及購入 SU3 ESS9018 DAC 後, 一直有個困擾 : 那就是很多人聲音樂聽不下去. MB Quart QP 400 已經還給同事, AKG K702 算是很不錯的動圈式耳罩耳機, 聲音很中性, 高中低音的控制力好, 暫態反應快, 動態大, 有著相當不錯的聲音密度, 聲線輪廓清晰結實, 能夠構建相當不錯的空間感, 撇開無法量化的音樂性不論, K702 的音響性相當不錯, 整體來說是非常超值的選擇. 聆聽 管絃樂, 爵士樂都很棒. 但是播放人聲時卻聽不久, 一方面是中頻不夠厚實, 而 ESS9018 DAC 的高解析力使得 齒音/氣音 變得很明顯, 而幾乎大部分的女聲錄音, 高頻部分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問題, 而數位化的過程中又會產生量化誤差(Quantization error), 尤其以早期的 CD 錄音或是破壞性壓縮的檔案最為明顯. 試著以比較低價的耳機來聽人聲 Grado SR80i 聲音比較粗曠些, 還蠻耐聽的, 缺點是幾乎沒有空間感. ATH-50 這隻老耳機只剩下中頻還可以. 這時恰好讓我看到了 Hifiman 的平面振膜耳機. Hifiman 是大陸公司, 不過產品卻非常了得, 他家的旗艦 HE-1000 價格高達十萬台幣, 在海外的論壇上是一片讚嘆聲. 據說新產品靜電式耳機比 HE-1000 更好. 我看中的是 HE-400i 價格大約是萬元台幣出頭, 這也是我對耳機所能接受的價位上限, 比 K702 的定價要低一些(但是由於美國亞馬遜販售的 K702 新品耳機是半價出售, 所以在拍賣網站上水貨價不到八千元台幣).

HE-400i 是平面振膜耳機, 原理介於動圈式耳機與靜電式耳機之間, 在振膜上印刷導電線圈(靜電式耳機則是振膜鍍上高阻抗導電材質), 置於磁鐵所構成的磁場中(靜電式耳機是靜電磁場
), 一旦音樂訊號通過就會驅動振膜發聲. 優點是發聲面積大, 可以提供輕鬆無壓力的聽感, 一般而言靜電耳機高音透明乾淨是其特點, 平面振膜耳機則是低頻層次及細節優秀, 動圈式耳機對振膜的控制力最好, 所以暫態反應快, 動態大, 聲音密度高, 衝擊力道強.
 
平面振膜耳機與靜電耳機都有長聽不累的輕鬆感, HE-400i 的好處是非常耐聽, 長時間聆聽比起動圈耳機要舒服得多. HE-400i的音色中性帶點暖意, 中頻飽滿是最讓人滿意之處. 高音延伸得很不錯, 細節也很好, 高音能量平均分布在整片振膜, 所以滑順不刺耳, 人聲錄音中的齒音依舊存在卻不再惱人, 不像動圈耳機的高音集中在單體部位, 往往讓聆聽者覺得有壓力. 歌者與樂隊的位置是比較接近耳旁, 空間感雖然不差, 但是比不上 K702 寬廣, 低音量感足彈性好, 使得整體聲音有穩固的底盤 (雖然質感與衝擊力道, 還是比不上 K702). 也正因為這些特點, 使用 HE-400i 聆聽人聲專輯的錄音幾乎聽不到惡聲. 適中的暫態反應令歌曲聽起來別有韻味, 豐厚的中低頻營造出迷人的氛圍, 這些是 K702 欠缺的.
 

HE-400i 1.jpg
平面振膜特寫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