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在 ebay 網站瀏覽二手的訊號線或是真空管, 常常就能夠撿漏. 幾個月前看到英國有人賣 Mullard ECC88 金腳管, 每隻價格約 NT$450, 連運費大約 NT$500. 當下腦門一熱, 買了四隻, 以為撿到便宜了. 收到貨品後總覺得哪裡不對, 原來是漏看了一個 "C". 就這樣買到了完全沒見過的真空管 Mullard EC88. 就在我上網搜尋 EC88 的資料時, 竟然發現也有國外的網友像我一樣眼花錯買的 : "I bought some of these triodes by mistake (overlooking the missing final "C"), and then discovered that they aren't half of E88CC as their part number might suggest...."
https://www.diyaudio.com/community/threads/e88c-6dl4-8255-any-circuit-for-it.41142/

2024 秋 - 大寒 | EC88 與 輸出變壓器

EC88 型號中只有一個 C, 代表是 "單三級管". ECC88 型號中有兩個 C, 則是代表 "雙三級管". 不論是接腳與電氣特性, 兩者都是完全不同的. EC88 是為了調諧器或是電視機裡 UHF 放大器而設計的主動元件. 其主要特點是高增益, 大約與 12AX7 的放大率相當. 所以用在唱放應該也不錯. 網路上搜尋了半天, 國外相關的資料很少. 令人意外的是 "真空管小舖" 有販售好幾款 EC88, 這代表市場有需求! 真空管小舖主推是 Telefunken E88C, 售價是 NT$430, 在 ebay 也可以買到小舖的這支管子. 商品描述是 : "E88C=8255 是單三極管,高 u=65, 低內阻=4.8K, 與 EC86/E86C 都是類似的極佳的 2A3, 300B 前級推動管 或是 唱頭放大驅動管!". 當下就放寬了心, EC88 應該是能用在音響系統上, Mullard 也是名廠, 音質不會遜於 Philips. 後來搜尋到國內網友 Coffin 兄使用 EC88 設計唱放, 另外還有泰國網友的設計方案, 所以這隻管子的音質是值得期待.
https://diycoffin.blogspot.com/2013/10/
https://diycoffin.blogspot.com/2010/07/riaa-pt3.html
http://www.diyaudiovillage.net/index.php?topic=20498.0


2023 冬 - 大寒 | WE 717A & 6AK5 真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幾年來, 音樂市場逐漸地兩極化發展, 首先是類比系統的捲土重來, 最明顯的是黑膠逐漸被年輕族群接受, 不論是黑膠唱片或是黑膠唱盤的銷量都超過"傳統"的 CD 系統. 其次是數位音樂已經漸漸以串流音樂為主, 這也進一步導致 "傳統" CD/SACD 的式微. 與此同時, 數位擴大機也悄悄地改變之中. 以往 CD/SACD 這些數位儲存媒體, 雖然儲存是數位內容, 但是要透過播放器重播成類比形式傳遞. 所以擴大機基本都是 類比輸入/類比輸出. 串流音樂透過網路傳遞數位位元流, 融入現有音響系統的架構構是透過 串流播放器 與 DAC 解碼器 轉換成類比訊號, 然後接入傳統的前後級擴大機(A/AB/D 類擴大機), 最後再驅動喇叭. 對於老燒而言, 這是最直覺的接法. 不過現在對於入門的燒友卻有了新的選擇 : 取代 DAC 的數位類比轉換功能, 新型的數位擴大機內部將數位輸入的 PCM 資料轉換成 PWM 調變, 再經過 Class D 放大器驅動功率 MOS 晶體推動喇叭. 如此一來, "串流播放器 + 數位擴大機 + 喇叭" 就是完整的音響系統. 想像一下, 數位輸入, 直接驅動喇叭, 不需要 DAC 將數位資料轉換成類比訊號, 不需要前級放大器的小訊號放大, 不需要訊號線傳遞類比訊號, 輸出的失真自然會降低了不少. 除此之外, 簡化後系統的成本也可以大幅減少, 這種設計對於家庭劇院來說也非常合適.

下圖是 PCM 脈波編碼調變(Pulse-code modulation), 從訂定 CD 規格開始, PCM 就一直是數位音頻的標準格式, 雖然後來又有 FLAC, APE, MP3, AAC, 各種格式, 都是針對 PCM 資料的壓縮檔, 一直到 Hi-Res 的 DFF/DSF 才真正有了新的格式, 不過 DFF/DSF 仍然可以轉換成 PCM.

PCM 脈波編碼調變(Pulse-code modulation), PCM 的數字代表聲音的振幅大小, PCM 的播放間隔時間是由取樣率決定. 
2024 春 - 穀雨 | 數位音樂的新趨勢

PWM 脈波寬度調變(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的數字代表 duty cycle, 也就是 MOS FET 導通與關閉的比例, 透過 MOS FET 來控制輸出端的電壓. PWM 工作頻率決定音質的細膩程度, 工作頻率越高, 運算量越大, 對系統 與 MOS FET 的要求也越嚴格.  
2024 春 - 穀雨 | 數位音樂的新趨勢

典型的 Class D 放大器控制晶片 TPA3255 的 Block Diagram : 類比輸入, 經過三角波取樣轉換成 PWM 訊號, 再經過數位放大運算, 由於經過放大運算, 所以內部有數位回授迴路, 降低失真. PWM 訊號驅動 MOS FET 與 低通濾波器, 輸出類比訊號. 整體回授迴路是將輸出端的類比訊號回授到類比輸入端. 這也是最常見的方式 : 類比輸入 / 類比輸出. 不過如果仔細分析, PCM 數位訊號經過 DAC 後被轉換成類比訊號, 在進入擴大機後又被轉換成 PWM 數位訊號, 其實是無效的轉換, 只會產生失真與雜訊, 也許正因為這樣, Class D 放大器被老燒認可的比例普遍不高, 其真實的潛力還沒有完全被挖掘出來.

2024 春 - 穀雨 | 數位音樂的新趨勢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邊的唱放有兩部 : Shure M65 clone 與 Schiit Mani. 以前聽過一個說法:當年各家唱放的頻率響應並不是完全符合 RIAA 曲線, 所以每個品牌聲音各有特色. 現在想要重溫這些舊時的好聲音, 已經很難找到當年的原汁原味, 只能以克隆電路的方式復現, 好在淘寶有許多這樣的套件可以選購, Shure M65 clone 就是其中的一個選擇. 自從有了 Shure M65 clone 後, 我就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 並且先後完成了兩種唱放電路, Dual Phono 唱放 與 Naim NA522 MM 唱放. Dual 唱放的主動元件是使用 OP, Naim 唱放的主動元件是電晶體, 兩者不論是音色與品質都很優秀, 整體而言不比 Schiit Mani 遜色. 新的唱頭放大器電路板大約都在 NT$ 1000 左右, 機箱, 變壓器, 機內配件合計也大約是 NT$ 1000, 完工成本約在 NT$ 2000 ~ 2500.

1. Dual Phono Stage MM preamplifier, 線路簡單, 也沒有難尋的元件, 許多廠家都有仿製品, 其中 "紹關至力" 與 "偉良電子" 的產品比較突出, 考慮再三後選擇了 "紹關至力" 的唱放, 這個電路(如下圖)的輸入端是直接交連, 並沒有唱放常見的高低通濾波器. 輸出交連電容各廠家都是使用 ERO MKT 1822 1uf 金屬氧化膜電容, 這點應該是遵循著原廠的設計. 但是對於 OP 的選擇卻各有不同, 從 NE5532, LME49720, OPA2604, OPA2277, MUSES02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我想廠家是想藉著 OP 吸引買家的青睞, 畢竟高價的 OP 可以提升買氣. "紹關至力" 的版本在電源穩壓方面很是下了不少功夫, 尤其是多個併聯的濾波電容(如下下圖), 雖然只是使用 7812 / 7912 線性穩壓, 整體雜訊被抑制得相當好. 唱頭放大器是 CR 衰減式 RIAA 電路, 主動元件是 OPA2277, 放大倍率為 47db (大約是 250倍). 聽感方面像是杯清水, 音色中性通透, 像是沒有修飾般地直白, 所以播放早期臺版黑膠唱片時, 入耳滿是錄音缺陷. 但是一旦播放優秀的錄音作品, 又會聽得雞皮疙瘩掉滿地.

Dual 唱放電路圖, 輸入端直接交連, CR 衰減型 RIAA 電路.

2023 春 - 穀雨 | 新的老唱放
"紹關至力" 的唱放電路板, 在電源濾波電路中, 正負電源各自使用6顆 2200uf 濾波電容併聯.

2023 春 - 穀雨 | 新的老唱放

2023 春 - 穀雨 | 新的老唱放


2. Naim NA522 MM preamplifier, 談到 Naim 的復刻套件, 最有名應該是"曹偉工作室", 唱放套件使用原線路近似的元件與佈局(如下圖), 但是電晶體由 ZTX384C/ZTX214C 換成 2N5089/2N5087. 不過經過一番比較之後, 卻選擇了 "傳聲音響" 的套件, 一來單聲道電路板包含穩壓電路, 可以做到左右聲道獨立電源穩壓, 而且不論是穩壓與主被動元件都與"曹偉工作室"的產品相同. 第一次裝機是在 2022 年 10 月, 結果卻翻了車, 組裝完成的唱放使用耳機系統測試時沒有問題, 接入音響系統時卻有哼聲, 雖然雜訊不算大, 但是卻會對音樂造成干擾, 無法忽略不理, 於是 修改穩壓, 加強電路屏障, 嚴格執行單點接地..., 想盡辦法也無法消除哼聲, 這也是這幾年來第一次發生這種情形. 無奈的是, 我很喜歡這個電路的音色. 考慮再三之後再購入 "華鋒電器" 版本的 Naim 唱放, 這個唱放是成品機, 相同電路與元件, 電源部分則是 28V ~ 36V 直流電壓輸入, 經過內部左右聲道獨立的 LM 317 線性穩壓供電, 完全杜絕交流電源的干擾, 所以還需要製作一個獨立的 28V 線性穩壓器, 這樣就達到雙重穩壓的效果. 結果再次翻車, 測試情況與之前的版本幾乎完全相同, 相似的音色, 熟悉的哼聲, 然後再修改線性電源..., 這樣前前後後經過半年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裏不斷地修改測試, 有幾次幾乎消除了哼聲, 不過重複再做測試時, 雜訊又出現了, 完全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直到 2023年的清明連假, 由於是長假期, 有時間搭配不同線材來調整系統音色, 當換上 Chord C-line 訊號線, 竟然發現唱放的哼聲聽不太出來, 接回 AudioQuest 自製訊號線, 雜訊又出現了!!! 所以是訊號線引發的雜訊? 可是這條自製的訊號線在 Shure M65 clone, Schiit Mani 與 Dual Phono 三部唱放上都可以傳遞出乾淨的音樂. 那麼這條自製訊號線有什麼問題? 線材是 AudioQuest 的訊號線, 訊號線製作是依照 AudioQuest 的製線程序  (https://www.audioquest.com/resource/1130/RedRiver-Mackenzie_Termination-Manual.pdf),  所以問題不在線材與製作, 剩下的只有 RCA 端子. 普通的 RCA 插頭接地端與外殼整體都是地線, 訊號端點只有中心一根柱狀金屬, 訊號端點與接地端點的質量並不對稱, 訊號要通過整個金屬外殼, 就算是高價的 RCA 端子, 金屬外殼也不一定使用優良的銅材. 而 Eichmann Bullet 的 RCA 端子大部分都是非金屬材質, 只有中心的訊號端點與外圈一小片接地端點是傳導訊號的金屬. 自從在下面這篇文章裡 (http://www.soundfountain.com/amb/bullet.html) 了解到這種 RCA 端子之後, 我的訊號線就一直使用 Eichmann Bullet RCA 端子, 聲音確實很好. 想來想去只能猜測是這種 RCA 端子屏蔽雜訊特性不好, 至於為什麼其他三種唱放沒有發生問題? 應該是與電路架構有關 ?!!! 最後我將一對 AudioQuest Copperhead 訊號線換成了 Switchcraft RCA 端子, 果然雜訊變得低不可聞. 換上 47 Lab STRATOS 訊號線, 即使不是 Eichmann Bullet RCA 端子, 也會有可聽聞哼聲, 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就是外部的雜訊干擾, 更換訊號線就解決了.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年的前級擴大機是包含了 "RIAA EQ 放大級 / Phono Stage" 與 "十倍放大級 / Line Stage" 兩級模組. 前者就是 "唱頭放大器", 後來由於黑膠唱盤的沒落, 進入 CD 時代之後, 前級擴大機就只剩下 "十倍放大級" 電路. 其主要的作用 "小訊號放大", 也就是將訊源訊號做電壓放大. 前級擴大機的輸入是各種訊源 : Phono, CD, Tuner, Aux,.... 輸出則是後級擴大機, 後級擴大機則是將前級擴大機輸出的訊號再做 "功率放大" 使其足以推動揚聲器. 所以後級擴大機也可稱為功率擴大機.

由於 Denon HOMC 唱頭的輸出訊號比較弱, 除了增加唱放的增益之外, 一部不錯的前級也很有幫助. 我的 Shure M65 唱頭放大機是購自淘寶 "紹關至力"的套件, 製作的過程中, 我發現他們家的電路板規劃得很不錯. 然後又發現他們家的前級中有款 WE 717A 前級套件. 大約在 2020年4月開始購買零部件, 7月份製作完成. 現在將裝機過程整理出來. WE 717A 前級的電路是參考 Conrad Johnson PV-12 前級, 放大電路是常見的電路架構 : 共陰極放大輸入 與 陰極隨耦器輸出(見下圖). "紹關至力" 另外還有一套使用 12AU7/ECC82 的 PV-12 仿製套件, 不過對我而言 WE 717A 還是比較有吸引力. 當然最精華的是其配套的穩壓電路板, 原汁原味複製 Conrad Johnson 電源穩壓的精華.

2023 冬 - 大寒 | WE 717A & 6AK5 真

WE 717A 前級套件, 是使用 WE 717A 單五極管作為放大元件, 717A 原本設計是在 IF 中頻小訊號放大電路中所使用訊號管. 據說當年 WE 設計出 717A 型號的真空管, 但是因為工廠管理不善而無法量產, 最後只能委託由 Tung-Sol 與 Raytheon 兩家公司生產. 其前一代真空管是 386A, 後續型號是 6AK5(如下圖), 主要用途與 6DJ8/ECC88 雙三極管類似. 以前我只接觸過 6DJ8/ECC88, 6085/ECC80, 12AT7/ECC81, 12AU7/ECC82, 12AX7/ECC83 這幾種小訊號雙三極管. 而現在這些雙三極管, 不論新舊, 價格都不低, 一些 NOS 庫藏老管更是被炒到天價. 國外網站上開始看到小訊號五極管的蹤跡, 例如 717A 在日本音響圈被使用在前後級擴大機上, 其外形像燈泡或是門把, 小巧可愛, 音質優異. 而在一些平價耳機放大器(小不點耳放) 也認識到 6AK5(如下下圖), 6AK5 本身質優價廉, 由於小不點耳放在國外很流行, 所以 6AK5 也跟著風行起來. 剛開始想要製作 WE 717A 前級套件, 就習慣性地先收集所使用的真空管資訊, 不然辛苦地完成一部前級, 日後卻可能買不到(起)真空管. 717A 並不是常見的訊號管, 當年只有 Tung-Sol 與 Raytheon 兩家公司生產, 現在不知道是否還有足夠的庫存? ebay 上雖然能找到 717A, 但是價格差異頗大, 品質不一. 淘寶倒是可以買到 NOS 庫存新管, 最低售價為 NT$800, 不過如果對比起來 : 一隻雙三極管相當於兩隻 717A, 所以這樣的價位實際上並不低, 更麻煩的是貨源不穩定. 解決之道可以考慮以 6AK5 作為替代管. 6AK5 是 717A 同系列的新一代產品, 規格參數與 717A 幾乎是完全相同, 又有歐美俄中多家廠商的產品可以選擇, 貨源充足, 量大管飽, 是非常理想的代用管, 由於不同廠牌 6AK5 的音色各有特色, 還可以藉由更換管子改變音色. 不過 717A 是大八腳, 6AK5 是小七腳, 兩者不能直接代用, 後來在淘寶上找到了轉接座, 確定這部前級可以同時使用兩種管子之後, 才放心購買製作. 參考資料如下:
https://www.head-fi.org/threads/little-dot-tube-amps-vacuum-tube-rolling-guide.563884/
https://jiafom.pixnet.net/blog/post/37096021-%E7%8D%A8%E7%89%B9%E7%B2%BE%E5%B7%A7%E7%9A%84we-717a%E7%9C%9F%E7%A9%BA%E7%AE%A1%E5%89%8D%E7%B4%9A


2023 冬 - 大寒 | WE 717A & 6AK5 真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C U11 的電池已經嚴重衰退, 畢竟已經使用了五年, 我一直很滿意 U11 的鏡頭畫質, 實在有點捨不得更換. 現在的手機對我而言都是效能過剩, 所以新手機的選擇標準 : 價位大約 NT$10000, 鏡頭成像好, 有 OIS 防手震, 體積要輕便, 螢幕品質佳, 顏色準確, 最後是電池續航時間長. 終於趁著 雙11 購入 Mi 12X 8GB/256GB 版本, 12X 有三顆鏡頭, 主攝鏡頭搭載 Sony IMX766 1/1.5" CMOS 以及 OIS 光學防手震, 畫質不錯. 另兩顆附贈的鏡頭分別是 1300 像素的超廣角鏡頭與 500萬像素的微距鏡頭. 就規格而言算是很有誠意. 不過超廣角鏡頭的解析力普通, 而且邊角有明顯的色散失真. 比較好玩的是微距鏡頭, 這顆鏡頭無法對焦無限遠處, 只能拍微距, 我用來拍黑膠唱針還不錯用. 另外也貼出 U11 拍的幾張照片. 

Mi 12X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2022 冬 - 冬至 | 12X 隨拍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