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得了 "類流感", 上次感冒也是 H1N1 "類流感", 這次是第二次服用 "克流感", 雖然 60 小時就能緩解症狀, 不過許多副作用還是讓人很不舒服. 今年的春節天氣非常棒, 可惜春節雖然是節日, 卻比平日上班還忙, 類流感過後大概腦細胞死了不少, 相機拿在手上, 感覺上好像不會拍照似的. 趁著一些空檔, 拍幾張照片練習一下.

Sony Nex-5 + Canon nFD 50mm/f1.4, ISO Auto,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Landscape/BW 模式, 拍攝光圈 = 1.4~8.0

DSC04422_s.jpg

DSC04419_s.jpg

DSC04399_s.jpg

DSC04388_s.jpg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早就想試拍這隻 Canon nFD 100mm/f4 macro, 可惜一直沒有成行, 趁著週末的好天氣, 帶著鏡頭一起到海邊曬太陽. nFD 100mm/f4 macro 是屬於傳統設計的微距鏡, 在早期手動對焦時代的微距鏡, 通常是微距對焦時將前鏡片組向前"推出", 增加 "鏡後距離" 以換取 "放大倍率", 其原理就像是內建 "可調整鏡後距離的接寫環", 這種設計的優點是 : 光學設計比較容易, 而且即使是微距鏡, 無限遠合焦時的畫質仍然很好, 當年各家 50mm macro, 100mm macro 大都採用相同的設計, 即使是 Canon 第一代的 AF 鏡頭, EF 50mm/f2.5 macro, EF 100mm/f2.8 macro 仍舊如此. 當然這種設計缺點也不少:
1. 微距時需要移動鏡筒的 "行程" 很長, 所以對焦速度緩慢, 對於 AF 鏡頭是相當不利的.
2. 微距時鏡後距離增加, 造成焦平面的進光量減少, 如果要達到 1:1 macro, 則焦平面的進光量只有無限遠合焦時的 1/4, 以前 Nikon 機身還會因此把顯示的光圈值增加兩級.
3. 鏡後距離增加量與焦段成正比, 長焦段的微距鏡如果採用這樣的設計, 例如 200mm 的望遠鏡頭, 其鏡後距離大約是 200mm, 要做到 1:1 macro, 鏡後距離必須增加一倍變成 400mm, 前鏡筒就得伸出 200mm, 使用上會很不方便.

這次帶著 nFD 100mm/f4 macro 並沒有拍微距, 只拍了些風景, 畫質依然相當不錯, 尤其是成像顏色與散景都無可挑剔.

Sony Nex-5 + Canon nFD 100mm/f4, ISO Auto,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Landscape/BW 模式, 拍攝光圈 = 4.0~5.6

正濱漁港, 天氣好, 水面倒影絢麗, 釣客也不少, 只是這樣的水面, 浮標能看得清楚嗎?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台北捷運信義線通車之後, 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就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於是趁著週末也來拍拍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

大安森林公園站門外

IMAG1333_s.jpg

大安森林公園站門內

IMAG1353_1s.jpg

電梯間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鐵現存木造車站共有14座, 仍在營運中的有12座, 以及現在是觀光景點的 勝興車站 與 七堵老車站(詳見 http://rtsi.pixnet.net/blog/post/34302105). 而從新竹到大甲海線上就有五座, 這五座車站都是以相同的設計於 1922 年間建造. 分別是 香山車站, 談文車站, 大山車站, 新埔車站, 日南車站. 其中 香山車站 離新竹最近, 可惜正在修繕之中, 在今年的最後一天, 趁著要到苗栗上課, 於是把最後的休假花在造訪苗栗新埔車站, 其實這五座車站的設計是相同的, 差別在於周遭的環境, 香山離新竹市很近, 附近民宅比較多, 取景難度很高. 新埔車站相對而言就單純得多, 沒想到 新埔車站 比前方的路面要高出不少, 正面取景時卻拍不到屋頂. 現在 香山車站 正在維修之中, 也許不久之後就是 新埔車站, 那麼下次造訪時可以看到這個九十多歲的老車站, 揭去了斑駁歲月的外衣.

Pentax K200D + DA 15mm/f4, ISO 100,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Bright 模式, 拍攝光圈 = 5.6.

IMGP7101_s.jpg

IMGP7110_s.jpg

屋頂

IMGP7020_s.jpg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迷上鋼筆之後, 很久沒有購買攝影器材了, 一方面是現在的機身鏡頭都很貴, 再者是該有的鏡頭也都有了, 除了一直想要的超廣角鏡頭之外, 也不缺什麼.
我的 135/APS-C 系統中有畫質不佳的超廣角鏡頭 Sony E 16mm 以及 稱不上是超廣角鏡頭的 Tamron 17-35mm. 原先的如意算盤是 : 直接升級到 135 FF 機身, 那麼 Tamron 17-35mm, Canon nFD 24mm, Olympus OM 24mm 立刻成為超廣角鏡頭, 可惜我對 Sony A7/A7R 的畫質有些疑慮, 而且價格也高了些. 退而求其次不如買顆超廣角鏡頭吧, Sigma 8-16mm, 12-24mm 都很貴, 而且體積重量驚人. Samyang 14mm 價格與體積都還算是合理, 畫質優異, 可惜誇張的幾何失真令人卻步. 思來想去 Pentax DA 15mm 就成了心目中的首選, 畫質良好, 橫向色散失真也控制在合理的範圍, 體積小(濾鏡口徑只有 49mm), PK 接環還能轉接到 Sony Nex-5, Canon 1000D, Olympus E-500 等機身上. 唯一的問題只剩下價格了, 台灣公司貨的定價是 NT$ 24000, 實在是太貴了, 直到 Ricoh 併購 Pentax 之後, 最近終於要把原本 Pentax 鏡頭改版上市, 所以舊版 DA 15mm 以 NT$ 18700 降價清庫存, 嗯... 再等一等吧. 日前老弟說他在 Yahoo 購物中心累積了相當金額的購物回饋金, 最多可折抵 30%, 問我要不要買些什麼, 算了一下, NT$ 13100 已經是可以接受的價格, 以上是 "敗家小氣鬼" 購物歷程的心理掙扎.

Pentax DA 15mm 外觀小巧精緻, 以"視角"與"體積"而言, 與手邊的 Olympus OM 24mm/f2.8 這顆全片幅鏡頭相當近似, 兩者濾鏡口徑都是 49mm, 視角分別為 86度(APS-C) / 84度(FF), 畫質也都很優異, DA 15mm 最大光圈是 f=4.0, 比 OM 24mm 小了一級, 不過 15mm 的焦距在設計製造上難度比較高, 因此這兩顆餅乾鏡真可稱得上是一時瑜亮. 將 DA 15mm 接在 K200D 機身上時, 對焦速度輕快, 成像顏色佳, 超廣角鏡的大敵 "耀光" 也被 SMC 鍍膜抑制得相當不錯, 光圈全開時畫面中央解析度高, 週邊畫質普通, 縮一級光圈到 f=5.6 就相當不錯了, 年紀大了, 器材的輕便與否變得很重要, 自動對焦也能輔助視力上的衰退, 以前使用 K200D + Tamron 17-35mm, 不僅笨重,廣角端還會移焦, 久而久之就懶得帶出門去, 換上 DA 15mm 頓時輕便得多. 最近天氣又濕又冷, 下午趁著天氣稍微轉好的空檔, 就近到 清大 與 麗池公園 試拍. K200D 感光元件是 CCD, 雖然雜訊較大, 但是成像顏色鮮明, 與目前主流的 CMOS 相比, 又是另一種味道, 尤其是那青翠的綠, 自然又漂亮.

Pentax K200D + DA 15mm/f4, ISO 100,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Bright 模式, 拍攝光圈 = 5.6.

清大

IMGP6700_s.jpg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