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在幾年前我就有過同樣的構想, 做一個可以放入底片機身的 "數位底片盒模組" 內含 電池, 感光元件, SD card, 不過想歸想, 實現上的難度在當時很難克服. 首先就是完全無法顯示 "數位底片盒模組" 的拍攝資訊(電池狀態, SD card 容量; 現在很容易就可以使用低耗電的藍芽, 直接把資訊傳到手機上), 是要儲存 Jpeg or Raw 格式? 如何由傳統快門訊號控制 "數位底片盒模組" 記錄影像? 如果能做到 645 / 66 /67 格式的 "數位底片盒模組", 那麼無法更換片盒的 120 機身(Mamiya 1000S, Pentax 645, Pentax 67)也可以數位化 ..., 反正做做白日夢不用花錢. 沒想到今天看到了這篇報導 :

以下轉載自 癮科技 http://www.cool3c.com/article/70473

"因著對舊相機的熱愛,將底片相機數位化是不少人的心願,從數位相機面世的早期就已經不斷有人嘗試,這十多年還出現種種不同的方式,大家不妨看看「將底片相機改裝成數位相機」或「Nikon 將開發底片單反的數位機背」,都是我們曾經介紹過的技術。當然,一直未能將底片相機數位化的主因,始終是技術上的限制,不是改裝過程太複雜,就是費用過高昂,又或是配件太龐大不實際,因此底片相機還是只能用日漸減少的底片來拍照。而終於,DigiPod 出現了。

這是來自攝影師 James Jackson 的發明,DigiPod 是一個可以放進 35mm 單鏡反光相機的「數位底片盒」,直接取代 35mm 底片,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而且也不單是 SLR 可以使用,一些例如 Leica 或 Rollei 的舊相機亦通用的!這個小盒以 MicroSD 卡作記憶體,並且可以用 usb 充電,看來和一般數位相機已經分別不大了,除了沒有 LCD 屏幕。

現在攝影師正在 Indiegogo (另一間網上集資平台) 上集資,你只要付出 200 歐元 (即港幣 2000 左右),就可以買入一個!問題是由於造價本身高昂,必須依賴大量製造才可以維持親民價格,所以他必須有 1000 個訂單才行。而更重要的問題是,現時的版本 CMOS 只有 2/3 吋 (8.8 x 6.6mm),片幅跟 35mm 底片本來的 36× 24mm 尺寸相差非常遠,如果夠 2000 個訂單,則可升級至 1 吋,夠 5000 個訂單,則可再升至 4/3 吋 (18.0 x 13.5mm)……"
 

 DigiPod – 將底片相機變成數位相機的新發明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劍潭古寺, 今天是典型的秋老虎發威, 炙熱的陽光造成影像的反差過大, 真的很難處理.

IMAG0886_s.jpg

IMAG0878_s.jpg

IMAG1013_s.jpg

石雕位於寺旁的碑園, 我個人是不喜歡拍記錄性質的照片, 不過這裏的雕刻卻不同於一般廟宇的雕刻, 古樸而雋永 - 令人著迷地想記錄下來. 

IMAG1009_s.jpg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基隆港

IMAG0850_1s.jpg

文化中心

IMAG0846_1s.jpg

展覽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斗子漁港 旁的 海科館-主題館區 (含 主題館 與 海洋劇場)主體工程已於 101年4月底完工, 海洋劇場在今年年2月間已經開放營運, 這次聽見導遊表示 : 主題館確定將在 102年12月21日正式開館營運. 春天逛過一次, 秋天又造訪一次, 只覺得這裏越來越有人氣, 希望開館營運後大家多來基隆玩.

這次是帶著 Sony E 16mm/f2.8, 拍攝彩色照片有些勉強, 色散像差產生明顯的高光紫邊, 成像顏色清淡略嫌混濁, 還不如 New hTc one 鏡頭拍出來的色彩漂亮,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唯一值得稱道的只有變形矯正得還不錯. 不過這種特性拍起黑白照片反而有種老鏡的味道. 我想如果 Canon nFD 24mm/f2.8 或是 Olympus Zuiko 24mm/f2.8 接在全片幅數位機身上, 相同的視角, 畫質應該會好得多吧. 

Sony Nex-5 + 16mm/f2.8, ISO Auto, 日光白平衡, RAW 轉 JPEG, Landscape/BW 模式, 拍攝光圈 = 5.6

館內已經有餐飲業者進駐

DSC04194_s.jpg

DSC04182_s.jpg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京站

IMAG0730_1s.jpg

IMAG0743_s.jpg

IMAG0720_1s.jpg

IMAG0724_1s.jpg

IMAG0738_s.jpg

rt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