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將是中元節的到來, 中元祭大概是基隆一年之中最熱鬧的一個節日, 從 "鬼門開" 開始, 整個市區都隱隱然地沉浸在慶典的氛圍中, 中正公園的 "主普壇" 也被燈飾妝點得絢麗耀眼, 一切的一切都為了 中元祭-大遊行-放水燈 做熱身, 農曆七月可以說是屬於基隆的月份.
似乎應該去拍拍 "主普壇", 中元祭-大遊行-放水燈, 這些熱鬧的場面, 可惜今年的中元節的重頭戲並不在假日舉行, 所幸這些熱鬧的場景在網路上總是有很多照片可以觀賞, 也希望大家多來基隆玩.
使用 Olympus Zuiko 24mm f2.8 幾個月了, 這次換上 Contax Distagon 28mm/f2.8 階調的延伸明顯地比較好, 顏色也比較飽和豐富, 是一顆讓人放心使用的鏡頭.
Kiss F + Contax Distagon 28mm/f2.8, ISO 100, 日光白平衡, 風景模式, RAW -> JPEG, 拍攝光圈 f=5.6
這個景是第二次拍攝, 這次是彩色照.
- Aug 22 Sun 2010 18:56
2010 中元節
- Aug 19 Thu 2010 11:10
2010 處暑 - "拍照前先學會想" - 第二步 : 照片失敗的十個原因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雖然已經進入屬於秋天的處暑,但是天氣還是很炎熱,一點都不像秋天的季節,所以人們也將這種炎熱的天氣稱為「秋老虎」。
"成於一, 敗於二三" 照片的成敗也相同. 即使是同一位攝影者, 作品的品質差異也可能會很大. 有些作品很好, 有些很差, 這些差的作品通常都不是技術上有缺失, 而是在美感上有所欠缺, 例如同樣是拍攝樹蛙, 有些作品很有美感, 也有作品就像是一般的圖鑑照片, 只是記錄下樹蛙的影像, 這樣的作品自然就不能算是好的作品.
要教導別人如何改善一張照片很難, 但是列舉出失敗的原因以及該避免的錯誤, 也不失為改善照片品質的另一條途徑. 以下列出十個照片失敗的常見原因, 提供大家參考 :
1. 畫面雜亂 : 通常照片會產生雜亂感的原因, 大多數是出自構圖上的問題, 無法找出畫面中一致性, 因而形成畫面的不協調感. 至於要如何找出這種缺失? 我的作法是重覆地觀賞同一幅作品, 好的作品會有股特別的力量吸引住觀賞者, 這種魅力不會因為重覆觀賞而消退. 如果熟悉該幅作品之後, 仍然讓人產生不耐煩的感覺, 那就代表這幅作品有問題了.
2. 照片無法充份地說明你的感受 : 一般而言, 既然你無法在照片中描述其他的感官經驗(聽覺, 嗅覺, ...), 那麼視覺上就必須更有力量, 以彌補其他感官上的損失, 畫面要更乾淨, 讓人分心的東西要更少, 結構要更有力量, 你的任務是讓照片捕捉到真正吸引你的東西 - 你必須思考 ! 或許是那出神的表情, 轉向你時臉上的笑容, 脖子的曲線, 頭髮的線條, 或是發亮的眼眸. 吸引你的到底是什麼, 你要如何突顯主題的這個部份, 使觀賞者至少能看到一些你所看到的東西? 必須試著除去令人分心的部份, 強調出 "構成" 這幅畫面的元素.
3. 無法去蕪存菁 : 有些東西可能吸引你的注意, 但是因為它現在所在的位置, 無法(或是不去想辦法) 把它抽離出來, 以至於雜亂的前景或背景完全破壞了畫面, 面對這種情形, 應該在構圖的時候就察覺而直接放棄.
- Aug 16 Mon 2010 11:12
兩篇紀念文
這篇紀念文原是貼在我的 MSN 分享空間, 原文寫於 2006 年 2 月 23 日, 紀念我在苗栗認識的一位貓朋友.
又一次的永別
- Jul 26 Mon 2010 17:33
2010 夏至 - 端午節
2010/06/20 貼文
2010/07/11 更新
2010/07/26 二次更新
2010/08/08 三次更新
「夏至」這一天的太陽會直射北回歸線,使得北半球受光最多,所以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不過,這並不代表這一天最炎熱,真正的炎熱天氣要等到「夏至」之後的「小暑」和「大暑」,這兩個節氣才是北半球最熱的時候。
農民曆真的很準確, 端午節一過, 梅雨季立刻就結束了, 時序正式進入夏天, 氣候也明顯地悶熱了起來, 這半年來我兩邊的肩膀與手臂飽受 "痺症"(氣血不通, 酸痛發炎) 的困擾, 反反覆覆地發作, 不過隨著氣溫穩定升高, 症狀也改善很多, 真高興夏天的到來.
端午節似乎應該拍些應景的照片 - 包粽子, 划龍舟, ... . 可惜我能用在拍照上的時間實在是不多, 不過只要有空還是拍拍逛逛, 總希望自己不斷地進步, 不論是想法或是看法, 希望將來能達到 "於平凡之處也能夠拍出不平凡的作品" 這樣的境界, 雖然還差得極遠, 然心嚮往之.
- Jul 22 Thu 2010 09:09
2010 大暑 - "拍照前先學會想" - 第一步 : 尋找畫面
「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會特別感到氣候炙熱難耐。
尋找畫面, 是每張照片的開始, 也是每個攝影者目光的渴望. 好的畫面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此敏銳的觀察力是攝影愛好者的必要條件之一. 而最重要的是要常保一顆赤子之心, 尋找生命中那些 生動, 有趣, 令人感動的畫面, 也許無法都拍成照片, 不過能夠體會到那神奇的一刻, 也是很棒的經驗. 這點不只是攝影上是如此,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
- 你通常要先有興趣, 才會找到你要拍的畫面, 你應該找尋的不是 "可以拍攝" 的東西, 而是 "引起你興趣" 的東西. ... 你所拍攝的主題必須令你感到雀躍; 如果連你自己都無法被它打動, 又怎麼可能會有人被你的作品感動. (P.61)
首先會碰到的問題是, 尋找 "可以拍攝" 的畫面, 或是你感興趣的畫面?
何謂 "可以拍攝" 的畫面? 我的想法是 : "光線條件良好, 層次分明的畫面". 拍攝這樣的畫面, 失敗的機率比較低, 對初學者而言, 容易建立信心. 如果只拍攝你想拍的畫面, 而不考慮拍攝現場的光線條件, 高失敗率反而可能讓人對攝影卻步. 持續不懈地鑽研下去, 漸漸地個人特質的影響浮現, 使得攝影者會主觀地篩選拍攝的題材, 此時在攝影者的眼中就只會看到感到興趣的畫面, 進而建立了所謂的個人風格. Barr 先生很堅持上面這段話, 大概就是為了提醒大家, 建立個人風格的重要性, 不要僅僅滿足於拍出好的照片.
尋找畫面的 12 個建議